满分作文
首页
满分作文介绍
满分作文发展
满分作文优势
满分作文市场
满分作文前景
满分作文资源

高三作文弦月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

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

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

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偏执。

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着于目的地。

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遗憾与完美、圆满的关系。

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花好月圆”(完美、圆满、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尽善尽美、十全十美)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曾国藩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缺陷、遗憾)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也认为,“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大有佳趣。

可以从审美、为人、做事、观世、对待名利贪欲等不同层面来写。

典型立意:

完美只是追求,人生难免遗憾;不完美是人生常态;不自满,才能趋向完满;

因为有缺陷,才努力求完美;懂得知足,节制欲望;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

01.弦月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如此好景想必是所有人心中向往;殊不知缺月钩沉,花朵含苞,此中亦大有佳趣。想来人亦如此,但如今世事扰扰,人人追寻,谁能不被“完美人生”的光环迷了眼?跳出思维桎梏,私以为,略有缺憾的生命状态亦有其真意。

为何?略带缺憾的“不完美”,恰好能激励人们向更好更高处攀登。摩尔爵士设想中事事完备的乌托邦仅会令人生厌,而满是缺憾的现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去修补完善:埋首科研、创造新事物者,凝神节案;描绘理想新蓝图者,振臂高呼;建立新世界者......倘若这些人都满于现状,我们如今不过都还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围火而坐之洞穴囚徒。古语云:“止于至善”。正是自身与世界中的一个个小缺憾,方能使人类趋向于波伏娃笔下的“实现自我超越”,给人以踮起脚尖触碰更美好未来的动力,使人向好。

如何领会“不完美”之佳趣?怪哉,人们能欣赏缺月,把酒残花,对自己的小小瑕疵却往往如临大敌!试看,古文人“一畦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雅居似乎颇有些清苦,而独酌的诗仙尚能与月影相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正因他们满足于此,于不完美的现实中起舞作乐,方能处于缺憾中仍不改其乐。由此观之,我们亦需与自身和解,不病态地追求一轮无缺满月、一块无瑕美玉;惟有接纳了自己的小小缺憾不顺,方能以平静之心欣赏胸中半轮缺月。

须知,接纳不完美不等同于当下流行的“开摆”,和解于自己的缺憾,并不代表要将自我放逐到无穷远处;我们不在前路的荆棘丛里挣扎得遍体鳞伤,亦不在沉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我们拥抱不完美的现实,也力图实现自我超越。

酒饮微醺,花开半满小小缺憾,亦藏真意;我们敬佩“海到尽头天作崖,山高绝顶我为峰”的完美胜利,也满足于一步一脚印的坚定前行;月缺月固(圆)都为好景,花开花落何必挂心。接纳自身的缺憾,我们方能免入情绪内耗的泥潭;而看到周围的缺憾,更能激励我们投身家国、奉献生命,如炼石补天的女娲般在青春中实现攀登与超越。因此啊,自怨自艾地哀叹自己的缺憾的人们,针砭时弊地哀叹着时运不济的人们,都来握住我们的手吧:花有残瓣,月亦有缺,但凭着我们的和解、攀登与超越,我们终将从身体里升起一轮圆月。

在风靡全球的绘本《失落的一角》中,失去了一角的圆悠游自在地与蝴蝶聊天、或嗅闻花香,我们亦当如此:看过月圆月缺,欣赏花开花落,拥抱小小缺憾,仍然坚定前行。

02.花看半开,佳趣常在

《菜根谭》中有言:“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所言甚是。最美的人生,莫过于一面向前走,一面欣赏半开之花与未圆之月,这是生活雅趣,也是人生智慧。

诚然,“花好月圆”的圆满与完美,让人心向往之。鲜花盛开、月亮正圆的状态,就好像处于人生巅峰——一切顺遂完满——人们怎不视之为人生目标并孜孜以求?

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鲜花烂漫一时,终难敌得过秋霜冬雪,不日将枯落凋零;月亮圆满一夕,又会回到缺损;人生“春风得意马蹄疾”处,往前一步也许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尴尬处境……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世上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我们如果过分执着于追求所谓“完美”,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巨大压力,还可能导致做事偏执,最后适得其反。由此,“花看半开”的特别意义便凸显出来。

一方面,花看半开,保持坦然、淡然、超然,接受不完美现实,悦纳有遗憾的人生。达到“万事遂意”这一地步,极其不简单。把这一概率极小的事件作为人生目标,要么实现不了,要么因未能实现而沮丧赶路。这又何苦?与其执意于花全盛开的那一刹,倒不如慢慢欣赏那静静生长的花苞。接受“花未开全”的现实,才能卸下沉甸甸的心理负担、轻松生活,才能有心情去赏花。

另一方面,花看半开,亦能乐观、积极、进取,向着生命怒放的“完满”之境进发。能在半开的花中,看到穿透时空的倔强;能在未圆的月里,看到“海上生明月”的圆满;能在平常人的世界,拽出小确幸的线头,编织成一件幸福的外套……享受已有的,不懊恼没有的,追求能拥有的,如此生活,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人生在世,有了懂知足的“道”,又有了不满足的“儒”,一“道”一“儒”,平衡调剂,不就是古人说的“儒道互补”?

所以,请放下最高的期许,以一颗平静的心,去看半开的花吧!也许你会在某一天,心平气和,拈花微笑——原来一切刚刚好!

03.人间最好是“小满”

人世间,满月不常见,好花不长开,人生最好的状态,当如“小满”。

当别人追求完美,无法接受白璧微瑕,当别人痴望花好月圆,无法接纳人生遗憾,我自安守我的那份“小满”之境。

小满是夏日中的第二个节气,是最美的浅夏时光。小满是夏日中的第二个节气,是最美的浅夏时光。此时,春已暮,夏初荫,蔷薇将尽,樱桃已红,芭蕉染绿,麦穗转黄,稻秧尚青。杨花、柳絮等轻扬善舞之物也变得沉静,万物沉浸在趋向成熟的欢愉中,一切都恰到好处。

有趣的是,小暑后有大暑,小寒后有大寒,小满后却无大满。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又云“天道忌盈,卦终未济”。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小满小满,将满未满,亦谐和亦动人。北宋诗人欧阳修也写过一首《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诗人并不留恋那美好的夜莺绿柳,也不感伤于一地落红,而是欣赏未满的麦穗,期待一年的收成。

这正是“小满”的智慧——不必纠结于过往,懂得知足乐满怀。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所需不过是广阔世界中小小的一部分,不圆满的才是人生。故君子懂得,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有别于“小满”的状态,那便是“不满”“大满”。“不满”者,就像空心的杯子,还有很多要学习要完善,正所谓“同志仍需努力”;而“大满”者,事事顺遂,十全十美,又要提防物极必反,况且“大满”可遇不可求,更不可强求,人世间又有几人真正圆满?

因此,欣赏悦纳“小满”,未尝不是极好的人生态度。不过,虽难得尽善尽美,也常有小确幸令人欢喜。与其叹惋花只半开月未圆,不如细细品味“缺月挂疏桐”,朦胧清淡,引人遐想,令人回味;与其遗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如好好欣赏“为霞尚满天”的火烧云,不如欢欣地期待布满天空的星月与第二日绚烂的日出。

当然,“小满”也不是躺平,更不是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人生的盈缺。以圆满为目标,给自己留有进步的空间;以遗憾为动力,激励自身不断前进。追求圆满而不自满,欣赏遗憾而不自轻。将满未满,进退有度,便是最好的处事之志。怀着小满之心,体味人生淡淡的满足,再朝着光明的未来一路前行。

下一个月夜,不妨与我一同,以“小满”的心态,悠然欣赏或圆或缺的美丽月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tq/16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