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绝对是大部分农家子弟人生中的关键词,因为高考顺利了,意味着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意味着可以跳出农门,从此有了留在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机会,命运就发生根本性地转变了,超脱父辈那种要么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要么进城市没日没夜打拼的命运。套用一句流行的词儿,高考让我们有机会跳脱广大农村人的“内卷”。
我的高中生涯要从年7月说起,我当时的中考成绩是分,当时的分数线是黄冈中学分,浠水一中分,浠水师范是-分,以下是镇上的普高。家里相对贫困,爸妈的意思是让我读师范,意思是想我早一点出来当老师,拿到“铁饭碗”;但爷爷不同意,他坚决主张我上高中、考大学。
就这样,全家人都拗不过我那倔强的爷爷,我去了县一中,一中是啥意思?那可都是全县的尖子生,不考个像样的重点大学,就不好意思见父老乡亲。高中三年,我的成绩在班上列中下游,加上性格内敛,不善社交,基本上都是教室——宿舍——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憋闷,烦躁,压抑和无助终日伴随我。
我身边不少同学经常玩玩打打,比较频繁地趁周末去录像厅看片,都可以考出好成绩,我好像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这真的非常伤害我。这让我产生怀疑:我是不是读书的料?我的重点大学梦有希望吗?
第一次高考,我不自觉地紧张起来,总想着万一没有考好,我该怎么办、做什么之类的,这导致我高考前的半个月经常失眠,我尝试以跑步、深呼吸等缓解压力,但这种局面直到高考前一天还没有得到改善,这严重影响了我在考场上的发挥。第一科是语文,中午和同学们讨论后,我感觉我的作文有偏题的嫌疑,这让我倍感郁闷,进而影响了我后面几科的发挥。
年8月13日,学校通知我去领分数条,总分分(满分分),其中英语数学和化学还行(都过了分,满分是分),语文只有78分,这极大拉低了我的总分。这个分数只够我去我所在城市的师范学院(一所专科学校),我当然黯然伤神。
我迅速从学校走回车站,坐班车一个小时回镇上,一路上沉默不语。大汗淋漓地步行5公里到村里,爸妈和弟弟正在田里收割稻谷,爸爸问了一句“你考得怎么样”,我回了一句“复读”。
回到家,我把平日里家里放柴火的屋子收拾干净,把之前所有科目的试卷全部摆放整齐,反锁门,开始做那些错题。弟弟约我去河里洗澡,不开门;妈妈敲门让我吃晚饭,不开门;奶奶给我送红糖水,不开门;爸爸生气地训斥我开门,不开门。
我用饥饿和通宵做题惩罚自己,直到第二天中午我才开门。我的想法很简单,拼搏一年时间,提高一百分,进入理想的重点大学。
8月20日,我开始了复读。因为绝大部分知识点我都认真复习过,课听起来很轻松,我把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纠错方面,我把做错的题目全部抄下来,然后搞清犯错的原因,以及如何纠错。对于我的老大难——作文的问题,我买了几本作文辅导书,学习范文的写作套路,也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