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白山北接诸暨,东接嵊州,主峰位于东阳市虎鹿镇境内,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山所以又叫“太白山”。
主峰太白峰高.7米,自古以来为浙东名山之首,是浙江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滥觞于会稽的崇高象征。
登临东白山,从山脉西北侧的诸暨以及山脉东南侧的东阳,均可上山。东阳一侧盘山公路已修至山顶,更适合骑行和自驾游;而原生态的诸暨一侧则适合徒步登山。
不妨从诸暨一侧上,在山上逗留露营,第二天清晨看日出,然后由东阳一侧下山。如此,山脉两边美景尽收眼底。
推荐路线新昌→东白湖→诸暨斯宅→廖宅→龙门顶茶庄→太白峰→东白山茶厂→东阳虎鹿镇溪口村→新昌
从新昌出发,走甬金再转诸永高速,诸暨璜山出口下高速。山路弯弯,不久东白湖就在眼前。只见那被山体环绕的平阔湖水与青山你我相映,清新自然,泰然宁静!
一段栈桥延伸到湖中,湖面开阔,一旁的阔叶林倒影出美的轮廓。
东白湖原名陈蔡水库,湖面约4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94米,为绍兴市域范围内最大的生态型湖泊。
湖湾港汊深幽曲折,半岛星罗棋布,清水、浅滩相拥,古木、花草相连,野鸭、白鹭相伴,鸟语花香阵阵,空气清新怡人,自然形成了诗意空间。
沿着环湖公路直开,途径到三叉路,选右边往廖宅方向,选左路到斯宅。
对斯宅大家心仪已久,往左路驶去。
斯宅蛰居大山深处,群山环抱,整个村子沿溪而建,呈狭长的形状布局。
斯宅村口的华国公别墅,依青山而面溪水,连绵的房舍依然如初,只是被新农村建设粉白了墙面。
华国公别墅,始建于年,历时两年建成,门前有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夏初时分一定满塘吐艳,与如此灵动的建筑相得益彰,应该是很经典的美景。
斯华国并没什么成就,但酷爱读书,一生克勤克俭欲建家塾培育族人,但至死未能如愿;其子斯志浦为实现父亲的愿望而建造该祠,集家庙与学塾于一体。
门沿石条,刻着“华国公别墅”五个雄浑大字,大门木质久远而结实,门环与锁,写着历史的开与阖。
走进院门未曾抬头,已经感受到来自空间的美学张力。
两棵苍虬的柏树,看尽人间纷飞的故事,沉默不语。
徜徉其间,四处联通的清凉房舍,漫然读着清光绪年间就读华国公别墅弟子的捷报,不知所在矣。
此建筑略带有园林风味的庭园式建筑,坐北朝南,三开三进,总面积平方米。中厅为“思成堂”,挂着孔子圣像,为家塾讲学之用,第三进悬“忠孝名宗”匾额,为家庙,是族人春秋祭祀之所。
华国公别墅布局因地制宜,轻盈活泼,木雕与彩绘,精彩无比。
出祠走在村道间,村里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经过岁月洗礼的古建筑和原始的生活习性。巨大的房梁,精美的雕刻,古拙的门厅,气派十足的建筑布局和当地人的朴实友善。
古朴的石子路转弯处,一座小洋房静静地定格在面前。小洋房建于年,为斯宅著名乡绅、时任国民政府浙江省军械局局长斯豪士和军需处处长斯魁士兄弟俩费银2万元所建,由外国专家设计,其内部为中式结构,外部为西式结构,故称“洋房子”。
年,汪伪政府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胡兰成逃亡到斯宅,躲藏于小洋房。
不久其妻张爱玲亦从上海赶来相会,造就了张爱玲“传奇之恋”梦断斯宅的故事。
胡兰成,汪伪政府的汉奸,后又被人称落难才子;张爱玲,作家,一个落魄富家的贵小姐。张爱玲的小说《封锁》让两人相识相爱。
推开小洋房的门,虽然经过多次的修缮,小洋房依旧鲜亮,但物是人非。
小洋楼造得很别致,不用水泥钢骨,只用本地山上选的木料,一式白墙黑瓦,兽环台门,窗户是玻璃窗,房间明亮,有骑楼栏杆,石砌庭除。
沿着木楼梯而上,扶着栏杆,心有感概:当年张爱玲是否因为没有见到胡兰成在这里倚遍栏杆?望断天涯?
洋房主楼是两层,但由于顶上又多了一间别致的阁楼,故称为三层洋房。
然而浪荡才子与落难小姐纵是有“执子之手”的缘,终究还是没有“与子偕老”的份。
站在斯宅村的大桥上,远望小洋房,历史的沧桑,岁月的烙印,终究没能掩盖住小洋房的场景,犹如张爱玲后来的文字一样苍凉凄切。
过桥即是斯民小学,“以斯举有德于斯民,故以名焉”,校名由前《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题写。
华国公曾孙斯仰止,辞官归里,与其子斯旦商创建该校。
年落成,校舍占地5.8亩,舍房3座,楼舍长廊贯通,可避风雨。
斯民小学堂招生以“为培养国民起见,不分畛域”为宗旨,收本族和附近乡邻学童入学。
旧悬“公诚勤恒”校训,今树“文明、勤学、进取、创新”校风。
上世纪,从这里走出了32位教授级人物,其中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著名教育家斯霞、著名焊接学家斯重遥,被《中华名人大字典》收录,而像历史学家斯维至、棉纺专家斯光霄等,更是为人所熟知。他们的出现与斯宅“富而能教”的教育思想有关。
沿溪向前走,临溪“裕昌号”,原是诸暨枫桥的百年老店名号,如今收藏有明清家具、竹器、锡器、绣品、陶瓷、石雕、牌匾、杂件、字画等藏品万余件,招牌为非物质文化“十里红妆”主题布展,门票不低。
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人家之居所。斯宅最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就是村尾的“斯盛居”。
因门厅有“於斯为盛”门额而名,寓有斯氏昌盛之意,用篆书所书,俗称“千柱屋”。建于清嘉庆三年(年),为当地巨富斯元儒的住宅。
各式房舍多间,有十个大天井,八个四合院,总面积约五千多平方米,整幢建筑由根大圆柱,其中一根柱子是拼接而成,算是根柱子,可见其建筑之宏大,所以又号称“千柱屋”。
正厅两侧分设“丛桂堂”、“双槐堂”、“福寿堂”、“仁寿堂”,均用青石镌刻楷书堂名镶嵌于壁上。今尚保存有“孝廉方正”、“彤管重辉”、“一枝挺秀之轩”、“石涧听松之馆”等匾额多方。
走进古宅,仿佛走进明清时代,那美轮美奂的木雕房梁、木雕门窗,木柱石础,历经沧桑仍然保留得很完好,让人着实感动。
一个房舍鳞次栉比的民居群,非一家一园,而是外围以高房围墙,门一关,就是一个完整的“城堡”,住六十七户人家,门户各自独立,整体却是一个大户人家,有“小家”的私密,更有“大家”的融洽。
整个千柱屋被一种精心安排的和睦气氛包围着,虽然当时也有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分,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现实,使得处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人们更看重宗族的团结和族人间的友善。
正厅后面天井照墙上的砖雕:百马图。这是一组十分罕见的砖雕,此砖雕总长七米有余,用21块长三十四厘米、宽三十厘米的青砖浮雕拼幅而成,骏马坐卧行奔、或腾挪跳跃,或耳鬓厮磨,或扬蹄或嘶鸣、或嬉戏或翻滚,千姿百态,无一雷同,神形逼真,刀功细腻。
虽然各个家庭相对独立,廊檐相接相合,互不隔离,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穿梭在屋子中,抚摸着斑驳的墙面,感受光影的变化,倾听历史的足音。
这座“活着”的宅院,历经百年时空,即使被评上“国宝”之后,也没有迎来其他江南古镇、古村落那种游人如织的盛况,并没有显出一跃龙门的轻狂,它依然静静地伫立于大山深处,过着一如既往的寻常日子,不温不火。
斯老爷子年青时曾在全国各地经商,所谓的“码头跑得越多,长的见识也越多”,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自家的后院松啸湾上建了一座名为“笔峰书屋”的私塾。取用在溪涧中随手可得光滑的鹅卵石铺成一条宽约1.8米的石子路。
拾阶而上,沿途两边各有树龄久长的黄檀、大叶冬青、紫藤、罗汉松、龙爪手等等。古老的参天大树上爬满了好些诸如菟丝子之类的爬藤依附植物,古朴苍劲中又带了些妩媚。它们亲眼见证了树底下的斯盛居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荣辱兴衰。
书屋门前有盘槐两株,枝干老态龙钟,曲虬横卧,一若青狮,一若白象,掩映其后的书屋颇有几分神秘。
笔峰书屋与千柱屋同时建造,木质结构,三层,是斯家专门为子孙读书而建的家塾。教室设在楼上,据说早先没有楼梯,学生到教室上课须从竹梯爬到楼上,读书时则撤掉竹梯,直至放学。
学生白天读书时是不许下来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心无旁骛,两耳不闻窗外事,安心只读圣贤书。由此可见斯家对读书的重视,由此可见斯族先贤的良苦用心。
拜别斯宅,回叉路口,去廖宅。山路十八弯,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廖宅。
廖宅村海拔约米,村子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气势宏恢的山门,没有拥挤的人流,整个村庄异常的宁静,唯有路边小溪流水冲刷着河道中的乱石滩,潺潺地流动。
廖宅村进山口建造了一座全新的鹊桥供游客通行,传说东白山是爱情圣地,登山入口处的一座溪桥自然地被当地的现代人命名为“鹊桥”。
桥下一潭碧水,水下沙石历历可见。虽然没有九寨沟的那么风情万种,但同样让人惊艳,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经不住诱惑,纷纷下水畅游,真是舒服有加。
从“鹊桥”上山,整齐的石子路,每跨出一步都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嵌在泥土中的石头使路面凹凸有序,像磁石一样按摩着脚底的穴位。
山脚一派典型的江南风格,山路弯曲盘绕,两旁流水叮咚。过溪踏石,进入东白山深山小路。
随着坡度抬升,开始沿自然保护区内的阶梯台级道上山,一路的习习凉风,一路的片片绿意,使人浑身轻松。
石阶纵横,山路蜿蜒曲折;层林叠翠,古藤虬结,瀑布流声轻重,山路陡峭坎坷令人陶陶然如入桃源胜景。
少有花香,却有鸟语;没有怪石,却有瀑布。
为了安全,现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上山台阶道的部份地段安装了扶手拦杆。
当你怀着轻快的心情走在路上,空气的清香味清洗着你所有的倦怠。路旁的草木浓浓的、翠绿色,叫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抚摸,却又生怕惊落了那一捧嫩绿。很快到了半山腰的迎客亭。
山势陡转,向上,向上,一路向上,缘着山路迤逦前进,心在跳跃,心在欢笑,村庄匍匐在脚下,尘世匍匐在脚下。
“如意泉”三个字雕琢在一块直立的石头上,旁边岩隙间沁出的一脉细流,形成一条水线,洒落在下方的石洞里,看看也别有一番情趣。伸手去探,清凉可人。当上上下下的人们走得满头大汗,浑身冒热之时,用此泉消热除汗,那真是惬意中的惬意,“如意泉”确如人意,名副其实。
听泉亭下,那段清凉带走你的疲惫,让人感受到一种远古蛮荒的味道,恍惚中似看到窈窕的山神,披薜荔带女萝,骑着赤豹文狸,蹁跹而过。
东白的水并不出名,却是淘气,时隐时现。有时变成一个瀑布,藏在密林,让你找寻,才能隐约捕捉到它们洁白的身姿。
途经数个水潭,总希望看到下一个水潭里有天宫下凡的仙女在此沐浴,若得此美景,也不枉爬山这么辛苦了。
只需带一只茶杯,接下飞泉流瀑,自能品到一番甘冽。
累了就索性躺在大块的岩石上休息。
很快,听见欢快的歌声从山面传来,转过弯来,便看到一群采茶的男男女女十分轻松地在山路上跳跃,丝毫不畏惧这陡峭的坡度。
来到龙门顶茶庄,胜利就在前方!
东白山地区的茶叶在米左右,统称石笕茶,与龙井有着同样的名声与傲人的品质,尤其龙门顶所产的茶当你用紫砂壶冲泡的时候,在开水冲下去的一霎那间,一股淡淡的兰花香气弥漫着四周,茶汤入喉甘甜滑顺,回甘润喉,绝对是高级享受。
慢慢享受了茶香四溢的感觉,于是抖擞精神加快脚步,继续向山顶攀登。
从半山茶园上山有两条路,面向大山,左边一条经高山湿地上山,分岔较多,路线稍长;右边一条从茶场中间经松林同样到达山顶,驴友称之为山脊路线。
从茶园继续往上,穿过一个小松林领略到真正的山野氧吧,而在这里,一切都化为绿树野草,只有那条土路,伴随着我们的脚步,伸向大山深处。
在山脉中穿行,并不是每处都被太阳直射,更多的是树荫成凉。在崇山峻岭里气候显著,天空上层容易积蓄云层,每次去东白山的时候,市区万里晴空,东白山总能看到缕缕白云。
2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到达顶峰,连绵的高山草甸起伏在群山之间,满山遍野的芦花随风飘扬,一人多高的草丛映洒着金黄色的光芒,人在其中,犹如张艺谋的红高粱。
徜徉于芦花花海中,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心会随着芦花一起飘飞,淡然洒脱,澄澈明净,无喜无忧。
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视觉上满是新奇感。整片整片,随风飘曳,颇有味道。
闭上眼睛,仿佛自己身在大草原的中心,数座云雾缠绕的山峰为我环绕,不由得尽情地在高山草甸上奔跑、叫喊了。
芦苇丛从不吝啬她随风摆动的姿态,在大风车前衬托主角的宏伟。蓝天白云,青山荒草,高矗入云的巨大风车,构成了美轮美奂的秋色画面。
忽见仙姑殿泰然端坐在不远处最高的一座山峰上,任脚下的草原此起彼伏,它像一艘稳稳驾驭在大洋风尖浪口的船舶,是东白山名副其实的镇山之殿。看似遥不可及的庙宇,它的神圣庄严愈发突出。
驴旗已经在接近山顶处飘扬,迈开步伐,扶摇登太白。离天越来越近,山风愈加袭人。到得最高处,就是东白山主峰“太白峰”,有碑为证。上书“浙东名山”、“太白峰”。
碑后刻着东白山记事:东白山最高峰太白峰海拔.7米,是东阳市的最高峰,也是会稽山脉的主峰。号称浙东第一峰,相传,诗仙李白曾登临此处寻仙问道,好不自在。
回望群峰,云雾缭绕,好一派云山雾海。远山如黛,沉浮在云海里,忽隐忽现,若有若无,极像是西游记里的蓬莱仙岛。云潮倏忽来去,似棉絮,似浪花,似素练,似轻纱,那么轻柔,那么梦幻,那么飘逸,那么缠绵。
因山顶终年长风浩荡,故在主峰两旁山脊竖起了风车。东白山风力发电项目共投资约2.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3.3万千瓦,分两期建设。它把山脊与天际相连,气度非同一般。
放眼茫茫云海,群山犹如浪涛起伏中的小船,指点江山,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
太白峰顶上有两排大房子,右边就是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点——仙姑殿,仙姑殿宽四米,进深约七米,凿石为基,且全用条石错缝叠砌而成,人称“无梁殿”。门额“仙姑殿”三字为石刻楷书,苍劲端庄,殿内塑有七仙女神像。
世传董永与七仙女之幺妹琴瑟相和,生有一子,恩爱夫妻却被玉帝残暴拆散,人们义愤不平,在怀念七仙女的同时,于东白山巅立庙以祀,董永与七仙女也得以在此“七夕相会”。
时日一久,“七仙女有求必应”传遍各地,每年七夕之期,东、诸、嵊及华东地区善男信女登山朝拜七仙女和观日出者蜂拥而至,扎营山顶,彻夜不眠,名曰“靠山”。
因传说一年之中唯这一天的太阳特别圆,特别灿烂,云彩绚丽多姿,当地人称为“巧云”,女生只要看了巧云,就会变得和七仙女一样心灵手巧惹人喜爱。
左侧一排屋舍,龙王和玉帝分而居之。玉皇殿和龙王庙乃后建。
位于各个峰顶的风电塔或傲然屹立、或双塔对峙、或三足鼎立,巨大风叶随风舞动,成为规划区内一道亮丽的景观。
站在太白峰上,看到的是漫天的云雾、巨大的风车、碧绿的茶园、银色的芦花,感受到的是嗖嗖的凉意、清冽的空气。一会儿云雾散去,那高天流云蓝得醉人,那群山逶迤尽显峥嵘,那满山芦花随风摇曳;一会儿云雾涌来,把你紧紧包裹,那山、那风车、那草草木木都和你玩起了捉迷藏,隐隐绰绰隐身于云雾之中,眼前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北望无遮无挡,群山连绵,远处群山环绕中的东白湖像一面镜子静静的躺着,在迷离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转到西边,看到一片独特的湖泊,当地人称它为“天池”。在苍山旷野的背景下,一池绿波酣睡在明媚的阳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宛如沉睡了千年的梦,宁静、安谧、详和。
朝东阳西垣潦口寺方向独步“爱情天梯”。东白山散布着不少奇形怪状的巨岩,见证着洪荒草昧。诗人说,巨岩的线条极为朴拙稳妥,这是真正的朴拙,是从性情深处流露出来的温柔敦厚。
山道旁边有盘陀巨石,高数十丈,底小顶大,有摇摇欲坠的感觉,《旧经》云:“巨石猝然摇之即动,再摇即不动。”
顺天梯而下只见天门耸立;两旁茶蓬翠绿。
东白山盛产名茶和药材。含芳孕香四时不凋“东白春芽”名茶,逶迤的茶林连在一起,婉如蠕动的青虫,茶株矮小,甚是可爱。
当跃入马路时往右拐走向“海枯石烂”景区,沿途风车错落,一路是开山破土炸石,硬是开辟了这几里大路。
可见风车之大,需三四人才能合抱。东白山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年四季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是浙东的香格里拉。
东白山财神殿所处山头的风景,是东白山不可或缺的重要景点。
此景点原名豺狗岩,相传与蔡相公有关,蔡相公一直在东白山周围烧炭维持生计,养有一条狗替其看家护园,蔡相公一向将它视为亲人,爱若至宝。有一天,这条狗被豺狗吃了,他决定要为狗报仇。经过数日巡查,终于发现豺狗,挥起柴刀奋力砍去,豺狗仓惶逃走,到太白峰下的山岗上,因流血过多倒毙,后来化身为岩石,即豺狗岩。
其岩参差突兀,千年不倒,时下又被称为海枯石烂。
海枯石烂,恋人们因爱痴狂,情到深处,海羞惭了,石汗颜了,恋人们的笑涡永恒了。东白山乃董永七仙女相识相恋的爱情圣山,此处想必就是他们订盟白首之地。
“海枯石烂”景区其实也是盘陀石群,盘陀石石岩四四方方,如斧劈而成,有一条石缝,笔直如锯,站在这些巨大的怪石上,犹如浪涛起伏中的小船。
在豺狗岩的顶部有一棋盘岩,相传,吕洞宾和张果老为救治天下百姓疾病,带着上百种草药种子,来到东白山播种。闲暇之余,两人常在此棋盘岩上下棋。从此,东白山的豺狗岩变了样,两位老人撒下的棋子变成了奇鳞怪石。
寻湖从茶园而下,天池坐拥众峰,仿佛是一块镶嵌在群山里的碧玉,波光粼粼,可想而知多少游客眼中的天池之圣地,总是风情万种。
传说中的牛郎就是在这天池边偷走了织女的衣裳,演绎了一段千古传唱的鹊桥相会,也成为七仙女和董永相会定情之地。
微风飘过,天池的湖面微波轻漾,闪耀出金光万点。那一池的波光,闪闪烁烁,瞬间便点破了群山的静默,幻化出一个迷离的世界来。
青年男女,奉七月初七为东方情人节,结伴登山,祈求爱情幸福,婚姻美满。东白山七夕庙会在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逢此日期,当地村民有“看巧云”的习俗,近年来,这天有多人上山守夜看巧云,以祈求获得智慧和爱情。
有人正在搭建帐篷,阳光瀑布般倾泻在衣背上、帐篷上,溅起金色的光芒,好像在为东白山即将到来的浪漫夜晚加冕。
落日云海充满气息,苍白的日头像豁开的一道口子,投射到被云雾填满的丛丛山峦间,浩浩荡荡铺满了游客的视野,直指天地交界处呈现一道笔直的延宕在天际的光线。
感觉眼前的这片天空是前所未有的辽阔和磅礴,像茫茫东海。
在光线的尽头,游客甚至能隐约看到横亘在其中的一座连一座的山中“仙岛”。
在这澎湃不已的画面中,最夺眼球的自然是那些余晖下瞬息万变豪情万丈的云海,与东白天池反射出的略显阴沉的波光。
眼前是满坑满谷的云山雾海,风机成了山顶唯一的点缀,有些甚至隐没其中不见了影踪,这哪里是一座山,这分明是一个人似真非真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
群山雄浑的轮廓在这会儿渐变得黑魆魆,这样的情境,会让人的思乡情绪信马由缰……
夜深温低,云雾浮空,月儿若隐若现,稀则呈两道光环,一道白环,一道浅环,浓则不见月在何处。
流云从身边掠过,冰凉纯净的风包裹着全身,置身这天际之下、白云之上,完全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好漂亮哦!”“好壮观!”霎那间漫天繁星撞入眼帘,那么密、那么亮、那么安静,不带一点闪烁!
夜色越来越沉,雾气越来越重,风也越来越大,旁边高耸入云的风车的风叶,在大风的吹动下徐徐地转动,发出“呼呼”的轰鸣声,昏沉沉间,进入梦乡。
东白山最美的当然就是这壮观的日出了,令人陶然欲醉!一觉醒来,东方微红,晨雾弥漫,焦急地等待。
猛然看到风车白色的旋翼上,透出了一层淡黄色,急忙抓起相机,冲过芦苇丛,姗姗来迟的太阳终于要出现了。
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抚摸太白峰的时候,整片群山就这样笼罩在淡淡的玫红色之中,安详而令人心醉。
一直喜欢晨曦中的草地,半透明的草叶上沾满露珠,闪烁着点点莹光延伸到无尽的远方,化为朦胧的剪影。
太阳渐渐升高,南坡上紫色的不知名小花在寒风中摇曳,展示着生命的顽强。
仙境虽美但却短暂,如海市蜃楼般转瞬即逝,不一会儿,雾气转而上升,重又将天池、风车笼罩在茫茫白色之中。
此时此刻天地仿佛如初生的婴儿,明净,馨香。在人们迎接曙光的欢呼声中悄然下山。
东白山茶场有班车到东阳,不过只有采茶时期有开。如果人多的话可以打电话包车,谈好价格估计每人20元。万一没有车也可以徒步10公里到西垣村上车。
东白山的山路没有莫干山那么崎岖,一路下行,潺潺的溪流不时从眼前淌过。
山路很窄,如果对面来车要注意提前避让。
看着身边熟悉的人,陌生的景,一路的颠簸,在大家的欢声笑语间抵达西垣村。
路旁山坡上的香榧树多了起来,枝繁叶密,似松如柏,在山野之间傲然挺立,无不显示着勃勃生机。
真不愧为香榧专业村!西恒村是东阳市有名的香榧传统产区,该村香榧生产始于明朝,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按巍东线沿着乡间的柏油马路一路盘旋下山,先后经过白溪村、东方红水库,到溪口村上高速回程。
东白山之名,不仅名在其山水美景,更名在其传说,名在其风情。一年又一年,传说不会老去,风情依然美丽!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著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