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方蓝字“看白山”快速 10月27日,对于白山人来说,是个大日子,是个好日子,是个值得举市欢庆的日子,是个值得记入史册的日子——鹤大公路开通了!白山人期盼了多年的这份喜悦,终于来了! 在抚松县万良镇经营人参加工22年的吉林省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兆明在鹤大线开通的第二天从通化走鹤大线返回抚松,让他惊喜的是,原本近四个小时的路程,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时隔不久,他的外地朋友带来了几位日本客商,而且,很快就达成了一笔大生意。 仇兆明说:“路好了,跑起来也快了,节省很多时间,心里也感觉特别敞亮。”他告诉记者,万良人参品种全、质量好,过去就是因为路不好,运输不方便,很多客商到辽宁桓仁、通化快大和集安买人参。现在好了,不少关内客商沿鹤大线直接到万良。 万良镇副镇长张兰峰说,去年,万良人参销售额亿元,今年肯定比去年要多不少。鹤大公路开通以后,客商明显增多,人参销售旺季,镇内所有旅饭店爆满,有些人不得不到20公里外的县城去住。人参市场的车辆,以往高峰期三四千辆,今年最多时达到近五千辆。 公路建设让抚松受益,不仅仅是人参。从事松江河到长春客运12年的吕作军感触颇深。他说,路好了,方便、安全、快捷,成本也降低了。而且,来抚松的游客也多了,尽管现在是淡季,人数也得增加5%以上。 同时,矿泉水、木材加工、药业产品等行业的运力也都大大增强,通过鹤大线运往港口、运往全国各地。 孙平海是抚松县抚松镇久财村支书,鹤大公路的入口就在该村。孙平海说:“真是太好了,对我们村影响太大了。”据孙平海介绍,久财村有不少村民在临近的万良镇务工,过去乘车要半个多小时,现在最多15分钟,而且,绕过了一段险路,也安全多了,省时、方便。尽管距离万良人参市场不是很远,但过去由于交通问题,全村只有一个人参加工厂。在公路开通前后,村里又陆续建起6家人参加工厂,解决了多人就业,全村跑运输户也增加了20%。 公路的畅通,给当地物流业插上了翅膀。李丽是申通快递抚松经理,她告诉记者,过去往露水河镇送一次邮件要4个多小时,现在,中转时效缩短了一半,而且,路况好了,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省车、省力、省时间。明年,她计划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业务覆盖面更宽、更广。 抚松县邮政分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曲秋梅告诉记者,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包裹投递速度快了许多,发往长春的包裹上午收寄,当晚可到长春。包裹营业额直线攀升。到目前,全县营业额31.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增幅居全省前茅。 刚刚退休的原鹤大连接线项目指挥长王力告诉记者:鹤大线的建成通车,意义极为深远。首先,把抚松,把白山融入了长吉图经济圈,同时也融入了“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对抚松的工业、旅游、物流、信息等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其次,在建设鹤大线时沿途进行了高等级绿化,对沿途景点开发、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第三,鹤大公路沿线是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通车后,对全国旅游、工农业产品运输、国防等都具有战略意义。 毫无疑问,鹤大线开通,把白山公路与全国大公路交通联系起来,具有划时代意义,是白山公路的“升级版”。
榆三线——白山公路普及版
从入秋以来,浑江区三道沟镇仙人洞村小长川村民于德江没日没夜地忙得不可开交,全力扩建他的渔家乐。几个月过去了,集吃、住、玩一体,能接待五六十人的两层楼已具雏形。 于德江告诉记者,他的扩建工程,总投资30多万元,预计明年五一前后开门迎客。 今年47岁的于德江成长在鸭绿江边,捕过鱼、养过鱼,去年,用自家居住的房子开了家小饭店,生意很不错。可惜,空间太小,只能放五桌。于德江说:“公路修通了,来三道沟的游客就更多了。政府给咱修了条赚钱路、黄金路啊,这样的机会一定得抓住。” 于德江所说的“路”,就是榆三线市区到三道沟段,工程总里程46.5公里,投资6亿多元,年春动工,计划明年10月1日前全线通车。 11月中旬,记者采访时,承建第二标段的中交四公司仍在施工。公司项目部党委书记张景敏告诉记者,只要天气允许,他们就会继续干下去。为抢进度,今年四月,他们成立了以年轻人为主的突击队,隧道进尺近米,是去年的3倍。最长的红土崖隧道米,现在只剩下米,明年7月中旬可以轻松贯通。 张景敏说,在别处施工,拆迁是件头疼的事,但是,这条路很顺利,群众很支持,很配合。施工时需要修一段便道,得占村民马建章半亩菜地。让他们没想到的是,70岁的马建章老人当即表示,修路是政府给老百姓办的好事,他全力支持,越快修通越好,占点儿地没问题。
三道沟镇人大主席蔡玉起说,这条路,大家盼望已久,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了,不少人已经着手买车。一旦修通,对三道沟旅游业的拉动将是巨大的。三道沟的风景不必说了,大家都喜欢,但路是关键。沿鸭绿江正在建、即将建的农家乐、渔家乐10好几家,得让游客来了有吃有住的地方呀。去年,三道沟游客人数超过10万,估计路修通以后,至少得多出一倍。 公路项目指挥长王寿波告诉记者,公路修通后,行车里程比现在缩短15公里,按规定时速只要40多分钟,安全、便捷。 王寿波说,在设计上,充分结合实际,突出旅游公路的特点。途经的每个村屯都有港湾式停车区,不仅可以上下乘客,当地老百姓还可以在这里做生意赚钱。所有的平交道口都设置了路灯,这样,车辆和行人都更安全。出于人性化考虑,在景色特别好的地方设有观景台,可以停车让游客观赏、拍照。最长隧道两侧规划了停车检修区,司乘人员检查车辆、加水,乘客可以下车活动一下身体,舒缓疲劳。 在工程建设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郁家林多次带领技术人员现场办公,解难题、抓质量、提速度。 据了解,像榆三线这样的旅游公路在白山还有白山到临江、长白到松江河等,也都在紧锣密鼓筹划中。 旅游公路,可以说是白山公路的“普及版”,通过公路建设,将全市的景点、景区连接起来,共同托举起了白山旅游这个大产业。
三种形式的内容,
农村路——白山公路延伸板
最近几天,家住临江市闹枝镇暖泉子村的朱胜利特别高兴,卖了3头牛,比以前至少要多卖0元。他说:“这都多亏了政府给咱修好了路呀。”
朱胜利养牛20多年,过去由于有几公里通往外界的路是土路,大车走都很困难,所以,养出好牛卖不上好价钱。这回路修通了,牛好卖了,朱胜利决定明年再多养10头。 暖泉子村是省级贫困村,用当地人的话说,山好、水好,就是没有路把我们搞穷了。 今年秋,临江市交通运输局出资为暖泉子村修了4.5公里油路,这可把老百姓高兴坏了。今年70岁的退休老支书杨德洪说:“以前路不好,冬天大车都进不来,平时出租车要多收一倍的钱还不愿意来。有病人,要用担架抬出去3公里,才能到公路。学生上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卖粮就更难了,别处卖一块,我们卖八毛人家都不来呀。你看,现在多好,校车开到村部,学生出门不远就上车。收粮的车,一直开到家门口,粮格也上来了。外地来卖货、卖菜的也多了,价格比以前便宜了不少。真好,真是方便呀。” 40岁的村民李成武今年种了60多亩地,看到交通没有问题了,卖粮也不困难了,盘算着明年再多种几十亩。 4.5公里的油路,不仅改善了出行条件,而且,还与江源连通,这样老百姓又多了一个出行通道,难怪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不,路刚修通不久,就有人上门谈项目、谈合作了,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与暖泉子村相比较,临江四道沟镇吴家营村的交通条件更差。当地流行这样的说法,“没有媳妇行,没有靴子不行。”吴家营村的两个社——胡家店和王家店距离村部7公里,可是要翻两座山,过一条河,没有公路,去趟村部要两个多小时,过河没有靴子当然不行。学生上学,三四点钟就得出发。山里出产的山芹菜、蕨菜根本运不出来,也就变不了钱,除了自己吃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 村支书赵玉贵告诉记者,有一年,一名产妇临产,大家抬了几个小时才到公路上,医院,产妇已经故去,新生儿因为迟延了出生,留下终身残疾。胡家店和王家店两个社80户村民,只有一户是砖瓦房,原因很简单,建材运不进去。 今年夏天,7公里路基修好了,大小车辆都可以进出了,老百姓高兴地不得了。胡家店和王家店景色优美,原生态、无污染,通车以后,居然去了不少游客,这简直是破天荒的事。 看到仅凭山水也可以产生效益,胡家店和王家店的村民开始琢磨,利用好自然资源,寻找一条致富路子。王家店的程程就准备利用自家的房子开一家家庭旅馆,接待游客。胡家店的高健计划和朋友一起开饭店,山里头纯绿色、无污染的鸡、鸭、鹅、鱼、山菜,大家肯定喜欢。 据了解,今年,白山共修建农村公路公里,有很多是偏僻农村的“断头路”。我们有理由说,农村公路是白山公路的“延伸版”,这些路,延伸到了偏远的村屯,延伸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延伸到了农村群众幸福的远方。
来源:长白山日报
徐慧本报记者王孝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