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地带”绘新图
——白山市浑江区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概览
白山市是环长白山核心区域,浑江区属于核心区域里的“核心地带”。一幅绿色转型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核心地带展开:
年一季度,浑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
面对新常态的压力,浑江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这一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吹响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更新的理念、更宽的思路、更实的举措,带来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同步改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白山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和“长白山核心区域美丽边陲名城”贮存了充足能量。
青山湖一瞥。
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浑江区紧紧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困难,他们因企制宜,因势利导,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积极探索PPP模式等融资形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华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东圣焦化等8户停产半停产企业转型启动。围绕“整装勘探”整合铁矿资源,重点推进吉林富德矿业年开采万吨铁矿石和40万吨铁精粉项目建设。
培育矿产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天安镁业二期、鼎鑫镁业年产5万吨金属镁以及正在洽谈建设的金属镁项目,将金属镁及镁合金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引领白山矿产新材料产业发展。发挥东北亚新型建材龙头效应,发展壮大光触媒硅藻泥板、纸面石膏板、紫砂黑陶等系列产品深度开发,打造在省内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鼓励支持舜茂科技的科技研发,力争高纯硅、石墨烯等高科技新材料尽早投产,抢占高科技新材料的制高点。
壮大生态旅游产业。浑江区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确立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培育,确定了“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三产活区、特色富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并通过依托资源优势,全面构造依山、沿江、跨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突出旅游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了观光度假、休闲养生、冰雪娱乐等高端产品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交通、餐饮、酒店等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业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该区旅游业以龙山湖景区、青山湖景区、四方山枫叶谷为依托,以创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扶持具有朝鲜、满族特色风情的农家乐,打造全景浑江,实现全域旅游,已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农家乐47家,初步形成了融自然风光旅游、红色旅游、边境风情旅游、长白山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旅游新格局。目前,已培育形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3个,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有旅行社16家,全区现有导游人员多人,旅游业从业人员近万人。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紧盯生命健康消费需求,依托大健康产业园区,推进健康养老、弱碱离子水、生物制药、健康食品、休闲采摘农业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拓展和延伸生命健康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具有浑江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
引导城区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白山市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项目建设,与通化内陆港相呼应,打通向南物流通道。谋划七道江镇大型停车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建设,促进二手车交易产业有序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整合市区资源,发展“互联网+电商”模式,打造长白山品牌,依托孵化基地,统一标牌标识,带动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把电商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城区金融服务业,引进域外金融企业到浑江区落户,繁荣全区金融市场,助推企业发展。
六道江镇众科玫瑰种植园鲜花飘香。
浑江区大力发展“1+4”产业,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打造矿产新材料产业名城和新型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图为东北亚新型建材厂区。
龙山湖风景区。
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浑江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
该区以“退粮进特”为重点,紧紧围绕八大板块,着力打造玫瑰种植产业带、林果产业带、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全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红土崖镇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万亩玫瑰种植、迷宫景观与休闲旅游观光一身的“玫瑰花海”产业园区,同时,新发展大榛子0亩、文冠果0亩、玉竹亩、轮叶党参亩。此外,还将在三道沟镇发展亩长白山野生猕猴桃种植基地、亩五味子种植基地,形成地域特色品牌。抓紧农业项目与休闲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形式,建设一批一体化休闲农业产业园和农家大院。突出打造河口村老道洞、龙山湖小长川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四区”。打造食用菌优势产区。依托大山合、人宇、润泽园等龙头企业全力培育扩大黑木耳、香菇、杏鲍菇、冻蘑种植规模,全年发展食用菌万袋。打造林蛙优势产区。以永利药业为龙头,加快林蛙养殖加工。打造花卉苗木优势产区。以七道江、六道江、红土崖等城郊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打造蔬菜优势产区。以六道江中天农业生态园为龙头,重点推进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和中天蔬菜精深加工项目。扶持建设启宏光伏蔬菜项目,年内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棚膜面积达到4亩,蔬菜总产量突破万公斤,满足市区30万人口供应。
切实转变特色农业发展方式,在推动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浑江区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围绕发展食用菌加工产业,全力建设大山合食用菌产业园区,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扩大良品覆盖率,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食用菌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围绕建设畜牧业全产业链,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区)建设,重点加大万隆牧业、万达牧业的生猪和肉禽全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畜牧产品供给区。围绕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推动“山野菜、食用菌系列特色食品”、林蛙系列绿色保健品开发,提升苦妹子山野菜、板石酱菜厂等重点企业农产品供给质量。同时,突出规模化经营,全面提升土地产出效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使农业生产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发展。
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18.4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达到4.62亿元,增长2.6%;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其中人均牧业收入元),增长3.5%。全区猪、牛、羊、禽发展总数达58.49万(头)只,肉蛋奶产量达吨;牧业无疫区建设通过省评估和验收。
大力实施知名品牌创建战略,在特色产品影响力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全省农业品牌推进年,按照全省农业品牌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围绕以食用菌、山野菜、蓝莓为重点的绿色山珍产品,主动对接“吉字头”品牌,扩大全区农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挖掘大山合、中天农业生态园等品牌主体,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认证,鼓励以乡(镇)、村为单位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展销会等平台,发挥“众科果蔬”等专业合作社作用,在进一步扩大板石酱菜厂、“苦妹子”等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围绕泡菜、调味品、山野菜、菌类等系列产品研发,加快知名品牌创建,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运行追溯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等规模主体开展质量追溯试点,在55个行政村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形成区域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体系。
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质量,在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浑江区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年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落实了区级领导包保,部门牵头包村、包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重点任务,通过“五项”环境整治内容,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切实抓好省级重点村建设工作,完成三岔河村、红新村、驮道村3个省级重点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及省下达的个美丽庭院、0户干净人家创建任务,省级美丽乡村达2个。完善提高村屯绿化6个,城市新增绿地亩,完成公路绿化1.5公里,建义务植树基地亩,义务植树10万株,完成迹地更新8.9亩。全区连续3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紧紧围绕“三年攻坚两年脱贫”目标任务,增加“造血”功能,实施“5+2”特色产业项目,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实现建档立卡53户,贫困人口人均增收元以上,人脱贫。投资万元,在贫困村谋划实施水利、交通、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2项。
中天农业园鸟瞰。
做大做特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图为浑江区食用菌种植基地。
适应经济发展新形态,坚持产业强区。图为东北亚新型建材车间。
加快工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步伐,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城乡统筹发展生态不断改善
作为“中国生态魅力区”的浑江区来说,生态就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
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增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围绕建设“长白山核心区域美丽边陲名城”,主动融入“宜居宜业宜游”的长白山区域生态城市建设之中,全面落实白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工作部署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净化、畅化、绿化、亮化、美化”全面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攻坚行动,落实好26项重点任务,优化城乡环境,改善城乡面貌,提高城乡品味,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市建区管的原则,紧紧依靠街道、社区全力以赴加强城市管理,社区工作职能扩大,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用好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经费,加强社区对物业小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监督检查。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倾力打造特色小镇,建设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康居村、美丽村、整洁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与此同时,该区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这一要义,把全民动员、全员参与作为整治提升的根本动力,发动和依靠群众,实现全区整治、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努力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该区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三微”平台、宣传栏、标语等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进展情况,同时通过各级志愿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治,制定完善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大力开展志愿宣传和文明劝导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自主维护生产生活环境、自发养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认真抓好城区南线以南,北线以北,四个出入口、公路沿线、无物业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工作,保洁人员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乱扔、乱倒、无私搭乱建、无漂浮物,无小广告、无卫生死角。
为了促进城区与乡村环境同步提高,浑江区切实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落实了区级领导包保,部门牵头包村的环境卫生整治重点任务,把改变农村卫生环境作为包村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五项”环境整治内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同时,切实抓好省级重点村建设工作,完成三岔河村、红新村、驮道村3个省级重点村建设任务,以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结合全区1+9重点攻坚任务部署,建好3处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3处主要支流治理建设堤防工程、农村垃圾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河长制改革。实现全区“河长制”全覆盖,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努力使全区河道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石、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目标。
中天农业园的油桃长势喜人。
全力打造文化产业,提升浑江经济软实力。图为东北亚紫砂陶器生产车间。
落实民生实事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浑江区强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最终落脚点。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抓住改善基础条件这个关键,捆绑项目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入,解决“五通”问题;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帮助解决资金难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实现产业扶贫;抓住移民扶贫这个有效途径,推进三道沟镇三岔河村一社异地搬迁。深入落实各项包保措施,进一步强化责任,做实项目,促进就业,带动脱贫,确保实现户人全部脱贫。
着力抓好民生实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和创业空间;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好城乡居民低保、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关爱体系,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廉租房建设。
努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城镇标准化学校建设,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八一希望小学和新民小学教学楼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医院改革,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个领域,继续推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组织健康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养老、康复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促进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平安浑江建设,创新维稳工作方法、手段和措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强“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强化国防意识,及时掌控边境动态,建立强基富民固边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防汛防火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相关制度和包保责任制,确保安全度汛和不发生重大火情。
浑江,一个担负着改革发展重任的“核心地带”,如今,正厚积薄发,砥砺前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瓶颈全面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未来的浑江,必将以更加恢弘的气势崛起于区域中心!
本版摄影:李广友张岩由爱东葛琪程淑媛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