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首页
满分作文介绍
满分作文发展
满分作文优势
满分作文市场
满分作文前景
满分作文资源

疫情教会我们什么高考满分作文天涯咫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命题解码

“病退风清日,便是万木春。”在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行各业听从党中央命令,在积极防护的前提下,投入不畏生死的抗疫之中,涌现出了不少值得点赞的人物及事迹。

拉开物理空间距离,是防护需要;人心空前凝聚,是抗疫使然。让考生在“距离”与“联系”之中寻找到感动,寻找到震撼,寻找到力量,寻找到精神;在思辨之中把握正能量,把握众志成城,把握中国智慧,把握伟岸品格。

审题误区

未能“综合”引导材料,写成引导材料的扩充版。

有些考生可能不懂得“综合”材料是何意,为引导材料所拘束,将文章写成了引导材料的扩充版。

所谓“综合”材料,就是把握三段引导材料之间的逻辑关联,明白命题人这样组合三段引导材料的用心与用意:疫情之下,远了距离,近了联系,一长一短间,彰显的是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展示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责任。

只有“综合”出上述类似的观点与话题,写作才能基于引导材料,又能高于引导材料;才能不为引导材料所困,抒写出考生自己对疫情下健康人性、高贵精神、伟岸品格的独特理解与深度感悟。

满分作文

天涯咫尺,情深意长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遥望昔日九州通衢,春意繁闹之时,人迹萧索。奔向英雄之城的驿路迢迢,却挡不住白衣执甲者前行的脚步。当病毒意图使天人永隔的时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国家力量铸就的盾牌,护卫起生命的紧密相依。

疫情,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空间的距离与联系。热闹的聚会、扎堆的娱乐、蜂拥而上的抢购,在疫情防控的态势下这些都不复见到。居家隔离,戴好口罩,延迟开学,谨遵安全“一米线”……这些拉开了我们的社交距离,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保持空间的疏离。然而,各种线上问候、各种“云服务”一直都在,把我们的心团结得更加紧密。更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慰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默契,“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殷诚。文明纷繁,天涯各绽花枝;人类命运却更加休戚与共,近在咫尺。

疫情,让我们切实体验到时间的距离与联系。疫情让我们按下了“暂停键”,但时间却没有停滞不前。我们看到,各行各业人员在疫情中的奔波与努力。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医学专家、快递员、司机、教师、新闻工作者、建筑工人??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隔离开一个又一个忙碌的身影,但在这疫情时间的流逝中,我们的联系却因对生命的珍视而更加紧密。我们见证了跨越8年的“山川相遇”,热泪盈眶中坚信“国应无恙”;我们见证了跨越百年的患者和医护的相互致礼。民族精神,华夏永续。时光流逝,过往成为天涯;精神永存,同气相生近在咫尺。

疫情,让我们深度思考个体心灵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与联系。疫情中我们拉开社交距离,却常常在心中充满牵挂;我们戴着厚厚的口罩,却更加追寻生命的真实;我们距离英雄很远,眼里却常含感动的泪水。“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平凡距离伟大很远,但伟大可以源于平凡。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今日青年如我,亦当立鸿鹄之志,以疫情中各领域的奋斗者、守护者为榜样,积极进取,不断缩小与他们的距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以待国之所需,担当而立,时代有我,顶天立地!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疫情中的距离,其实是知止,是平衡,更是和谐;疫情中的联系,是放眼寰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殷殷之情俱系于华夏沃土,寸寸丹心皆忠于国家使命,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保持距离,加强联系,战疫有我,情深意长!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要求,着眼于“疫情中”这一社会大背景,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总纲展开,起笔点出抗击疫情的“国家力量”与“国家行为”,为“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张本。

然后从防疫的距离和抗疫的联系两方面进行具体时空阐释,将视野放大到世界,显示出阔大的襟怀;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彰显出众志成城的抗疫意志。

紧接着,别开生面地对“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进行哲理层面的阐述,以“个体心灵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与联系”收束,将论述聚焦于“我”与时代,凸显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担当精神。

结尾两段回扣材料,对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的内涵进行总结,升华境界。全文语言简洁典雅,富有思辨意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yw/15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