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确立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全力建设“长白山旅游集散中心、东北亚旅游名城、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并依托资源优势,全面构造依山、沿江、跨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突出旅游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了以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龙头的养生度假、会议论坛、冰雪娱乐等高端产品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旅游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
年至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总和的2.37倍和3.6倍。五年间,旅游人次数年均增长17.5%,而旅游社会总收入年均增长26.9%。在全国旅游产业增速总体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35%,增幅列全省第2位;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7.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6%,增幅列全省第2位。去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98%,增幅列全省第1位;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增幅列全省第1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交通、餐饮、酒店等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处。其中五级23处、四级39处、三级处。A级以上景区20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国家4A级景区1处、AAA级旅游景区9处、AA级旅游景区9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全市现有旅行社64家,其中具有出境业务经营权旅行社5家;经营边境旅游业务旅行社6家。旅游涉外星级酒店35家,其中:新建超五星级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9家;旅游饭店家,旅游车船公司5家。全市现有导游人员多人,旅游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
白山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中的知名度显著提高
我市地处北纬41°至42°的世界黄金旅游带上原始状况保持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带,是全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长白山西坡、南坡;有全国最大的旅游单体项目——总投资亿元的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有松花江自然风光带、鸭绿江边境风光带、大阳岔寒武-奥陶界限地质自然保护区和杨靖宇殉国地、七道江会议旧址、四保临江纪念馆和陈云故居等红色旅游胜地,有古渤海国灵光塔、末代伪皇帝溥仪退位旧址等历史遗迹。年8月以来,由长白山通往各城市的航班已达到18班。长白山机场日均旅客吞吐量已突破人次,日旅客吞吐量高峰达到人次,客座率已达到81.2%。长白山机场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2.4万人次、保障运输航班架次。
来源:长白山日报
儿童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