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砚石料采坑到底在哪?今天让我们跟随前人的足迹去探寻古采坑——古峡塘的踪迹。
一、历史渊源
康熙皇帝《松花石砚制砚说》有文“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磊磊,质坚而温,色绿而莹,纹理璨灿。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
吉林省文物考古所《吉林浑江永安遗址发掘报告》记:“永安遗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浑江市(现已改称白山市)松树镇永安村西米……发现于年。……年浑江市文物普查队对永安遗址进行了发掘。”……“砺石33件。形制多种多样,多为长方形沉积岩,有的一端有孔。”
永安遗址出土的砺石
对比两段文字,我们发现早在多年前生活在江源的满族先人,已经开始使用“砺石”与康熙所言“有做砺具者”不谋而合。
时至年,大清国宝松花石重放异彩。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吉林省矿产勘探部门经过大量勘探查,古峡塘旧坑址,被认定为松花石御制砚石料的老采坑之一。二、地理位置古峡塘平面示意图
“古峡塘”,俗称古峡趟子。地处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镇棒槌砬子村,东至棒槌砬子,西至二道桥,北至大荒顶子沟南到趟子沟,方圆约60平方公里。古洞口料坑地处大荒顶子山脚下大阳岔河河边,海拔米,面积约80平方米,采掘洞口宽约2米,最高处约1.5米(洪水淤积后高约0.8米),洞深约15米左右。洞口处留有工作面约20米。古时老采石洞是常年浸泡于水中,只有秋冬季节才能进山挖洞采掘砚料。采掘砚料
从老坑遗址不同矿点开凿痕迹分析,当时采掘点的选择针对性很强:弃山顶易于开采的板料不用,在水边的岩壁上凿洞采挖。经专家实验证明:从水中采挖的松花石砚料其硬度相对较低,石质更加润泽,更易于手工雕刻。可见康熙皇帝强度“砥石山麓”与当年的选择性采挖,都有其客观原因。从这也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松花石都能做皇家的御砚石料。古峡塘老采坑
据当地村的几位老者介绍,古峡塘老坑的开采年代久远。大荒顶子过去是个出磨刀石的大山,山顶上是茂密的原始林。当地人祖祖辈辈都用老坑石料做磨刀石、炕面石、砚料石。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大肆采伐后成为秃山,故称大荒顶子。由于荒山秃岭致使松花石矿的老采坑遗址暴露,伪满政权和日本人又进行了掠夺性开采。三、石料材质
“质坚而温,色绿而莹”就是古峡塘松花石的基本特征。古峡塘现已发现优质砚料20余种,老坑出产的松花石以绿为主,兼具绛紫、鹅黄、月白及多彩复色。彭祖述先生的夕阳云锦砚即取古峡塘复色砚料制成。经专家考证,古峡塘老坑松花石岩性为硅质泥微晶灰岩,含二氧化硅27.71%~33.67%,北京故宫存松花石含二氧化硅29.61%;摩氏硬度4~6,与清宫御制松花砚石料相同。经取样,古峡塘松花石料与国家一级文物杨锡绂“夔龙回纹砚”实物比照,其石质、颜色、纹理基本一致。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古峡塘”旧坑址为松花石御制砚石料的老采坑之一。与北京故宫夔龙回纹砚对比
彭祖述先生夕阳云锦砚
本文由吉林长白山松花石研究会独家授权发布
更多精彩赏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