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章巾帼奉献
——百名党的优秀女儿群英谱
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岁月,一大批勇敢无畏、坚贞不屈的女共产党人,践行了铮铮誓言和崇高理想,她们身为女儿身,却有不让须眉志,在不同的战场尽显巾帼英雄本色,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当初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坚守岗位,永不懈怠。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推送名来自全省各地党的好女儿,聆听她们的爱党情怀和颂党心声,讲述她们在党的关怀培养下成长奋斗、建功立业的事迹。
孙晓岩同志,中共党员,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从医20多年的她,曾参与过“非典”防控等多项救治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年2月19日,孙晓岩作为白山市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和吉林省第三批支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副队长兼医疗救治组指导主任出征武汉。此次出征,她深知任务非比寻常,但职责使然,使命在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贡献自己的力量,用生命与疫情抗争。
(王旭东摄)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孙晓岩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武汉,她带领白山市35名医护人员从容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医院。作为白山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兼吉林省第三批重症医疗队副队长,她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在完成救护任务前提下,还要做好疫情防控,坚决杜绝医务人员感染,她对每一名队员穿脱防护服悉心指导、严格考核,制定了进入隔离病房常见问题处理预案和住所感染防控方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感染控制、新冠肺炎的诊疗、医院HIS及病例系统的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全员考核通过。
她以身涉险、奋战前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为支援武汉夺取抗“疫”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奋战的32天里,精心救治,热心服务,实现全体队员零感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位白衣战士和一名党员的新时代风采。
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牢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忠诚履行责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大学医院13楼东区。该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多为伴有恶性肿瘤、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且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她针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制定了全方位、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分类管理;针对重症患者密切监测炎症预警指标;制定了病区内新冠肺炎病例书写规范,严格把握新冠肺炎出院标准。
病房内这些没有家人陪伴的新冠患者,充满了恐惧,烦躁、焦虑。有位老先生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病史,加之新冠肺炎肺损伤,故活动后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且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处于精神崩溃边缘,在病房内哭喊发泄情绪,还一度拒绝打针服药,她主动上前,耐心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并鼓励他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每次查房时都指导和鼓励他行肺康复训练,最终使患者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配合肺康复治疗。还有一位新冠肺炎人流术后的患者让她也记忆犹新,她查房时见到那位患者时,表现出极端的恐惧和烦躁,同为女人,在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又感染可怕的新冠肺炎,被隔离在病区里,身旁没有亲人陪伴,十分理解她的惶恐、不安和无助,她担心患者会抑郁,每次查房都耐心详细的和她解释病情、聊家常,患者的的紧张焦虑情绪逐渐的缓解了,放下了思想包袱,坚定了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她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她说:“我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和无助,只有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患病期间最温暖的依靠,我们医者是他们唯一生存的希望”。
她带领的医疗队共接诊26名重症患者,出院18名,医院8名,接管的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核酸检测复查阳性、无一例重症转为危重症,受到了省队领导的表扬。
她认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只有医术而无医德的医生,会成为“恶医”;而只有医德却无医术的医生,只能称为“庸医”;只有同时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才算是合格的医生。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医德修养尤其紧迫。医生的职业是高尚的,如果不讲医德,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牺牲患者利益,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则会玷污了神圣的医生职业。
(王旭东摄)呼吸内科的病人,大多年老体弱,病情反复加重,多数病人财力拮据,经济贫困。她清楚地知道病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极为普遍,如何既能治好他们的病,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一直是她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