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
首页
白山简介
白山地点
白山市场
白山要闻
白山发展
白山天气
白山旅游
白山信息

临江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来源:长白山日报 责任编辑:.)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临江市各级党政领导深入基层,敲响群众家门,倾听民情民愿,俯下身子,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排忧解困,一场转作风惠民生活动在临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要求我们在深入基层时当好‘泥腿子’,在为民服务上有‘金点子’,在联系群众中有‘新路子’,在惠及民生上有‘新法子’。”这是临江市委书记张习庆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广大干部放弃了车轮子、卷起了裤腿子、放下了官架子、拿起了小本子,进农户、下社区、到田间、访居民,用真情实意和真抓实干践行着人民公仆的诺言。
  广集民意汇聚身边“微民生”
  遍访民情是为民服务的基础。只有走进群众家中,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呼声、期盼、疾苦,找到为民服务的“风向标”。
  广大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走访征求意见上,带着问号走进千家万户。“生活有哪些困难?”“有什么急需解决的事情?”“对党和政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追寻着群众的声音,各级机关干部来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联系点开展蹲点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搞好服务。
  为把群众访全、访深、访透,临江市委常委带头深入各自联系点蹲点调研,与758名党员干部群众座谈访谈,面对面听取群众讲真话、讲心里话,摆问题、提意见,征求意见433条。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情恳谈会,认真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梳理出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65个。在市委的带动下,各基层单位、广大干部纷纷行动起来,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大家根据群众作息时间,实行灵活的走访,自行解决吃住,不给百姓增加负担。
  “俺们村没有活动广场,能不能建一个?”“我们小区没有路灯,晚上回家太不方便、不安全了”……群众提出的问题,各级干部都原汁原味地记在了民情日记本上。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马上解决问题说明原因限时解决,争得群众的理解。
  通过一次次下基层了解民情,广大干部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群众的愿望只要我们认真办、动脑办,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广大干部遍访民情的同时,全市各村、社区也建立起了“百姓说事点”,工作人员和群众都聚在这里,唠嗑聊天,交朋结友,一来二去,群众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对政府和部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愿意同工作人员唠唠。工作人员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成问题清单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迅速解决。“百姓说事点”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前哨”。
  创新施政理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循着民生优先的施政理念,多年来,临江市委市政府把民生指数作为衡量政绩的最大砝码,把“百姓笑脸”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标尺。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临江市创新开展了农村“需求式”、社区“下沉式”和执法部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贴心式”的“三式”服务法。
  在开展农村“需求式”服务中,临江市把全市70个行政村划分为202个片区作为基本单元。每一片区组建相对固定的5人群众工作组,包括1名乡镇(街)干部、1名包村部门干部、1名包片民警、1名村“三委”干部和1名村后备干部,负责本片区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工作。
  910余名干部人手一本民情信息记录本,坚持每季度走访一次片区内所有村民家庭,每月重点走访一次低保家庭、困难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详细记录村民反映的困难和诉求,建立民情档案和群众需求台账,联动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坚持紧急问题马上办、符合政策及时办、困难问题灵活办、敏感问题谨慎办、复杂问题细心办,对已完成的民情事项进行销号,对未完成的事项进行挂牌跟踪督导,做到矛盾不积累、工作不欠账,联动回应诉求、解决问题。
  社区“下沉式”服务是临江市加强社会治理的又一探索。全市22个社区划分为96个网格,由192名网格员每天入户现场处理居民诉求,实行社区事务闭合处理,民情信息分级分类报送。噪声扰民、孩子上学难、供热温度不达标、跑水、防盗、物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等,几乎所有涉及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繁杂琐碎“小事”,网格员都会一一记录在案,快速处理。
  “以前办个事手续多,办得慢。现在工作人员不仅态度好,办什么事只要手续齐全一次就能办完,真是太方便了。”这是临江市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贴心式”服务带来的良好成效。全市50多个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以“比效率、比能力、比服务、比纪律、比干劲”为主题,以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零障碍、零差错、零容忍、零投诉”为目标,通过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采取精细化服务标准和服务热线等措施,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让办事群众少跑一趟腿、少等一分钟,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临江市还安排各级干部带着任务,定期深入村屯、社区、企业调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组织各类服务工作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广泛开展区域巡回服务,让群众“少进一道门,少找一次人,少进一次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临江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工作,先后将79个行政审批权限和服务类项目下放到乡镇(街)便民服务大厅,将12个部门48项初审权下放到农村、社区,实行“一站式”服务,在便民惠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提出将涉及民本民生的1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权下放到乡镇,将22项行政审批事项初审、受理权交由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办理或代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乡镇配合共同实施监督管理。对行政审批过程中敷衍推诿、互为前置、暗箱操作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加快实行“并联审批”制度,加大行政审批公开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瞄准群众最关切 把钱用在“刀刃上”
  民生所向千头万绪,大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城乡面貌,小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临江市坚持抓大不放小,把有限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
  连续两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并一一兑现民生实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今年,围绕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又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向社会公开承诺解决好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交通市政等9大民生工程60件民生实事,不断补齐民生工作短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越是群众呼声高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是涉及直接利益的敏感问题,就越是关乎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临江市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处入手,面对教育、医疗、住房等一批“最解渴”的民生工程迎难而上,大刀阔斧推进实施。
  家住文明小区的张福生大爷这一阵子心情特别好,原因是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以前被居民种菜的花坛经过清理后重新变成了绿化带,绿树红花相互映衬,分外美丽,孩子在小区里玩耍更加安全。这只是临江市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件民生实事可以温暖更多百姓的心。
  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校园校车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已完成,临江市一中异地新建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新建1万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市医院已与吉大二院建立诊疗合作,医疗设施与医疗水平处于全省县级医院前列;农村社会治安保险启动,全市共有6689户农户投保,参保比例达61.12%;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报销比例提高到70%;完成了18个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建设。通过加快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免费创业培训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等措施,使城镇新增就业7040人,劳动力输出2.3万人。医疗、养老等“五险”实现提档扩面。募集资金210万元,建立了特困资金专户,在国家政策帮扶外,全面兜住特困群众生活底线……一项项惠民之举让百姓交口称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xx/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