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高黑水长
□红雪
1
从山东到关东隔着山海
隔着百年
隔着一辆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
一段惊心动魄的秘史
长衫、小脚,一条晃来晃去的辫子
粗门大嗓
隔着一座又一座
矮矮的坟头
那里住着我的太爷太奶、爷爷奶奶
以及我的父亲空心的村庄
这里山领着水水拥着山跑死烈马的
田高不过大树的天流云是
多余的
被大风抬着的节气时间是多余的
东风压倒西风风声是有讲究的
一些动词在大江中漂洗
一些名词在黑土上蹿缨
稻子弯腰的十月
被隆隆行进的收割机
收编堆高日积月累的忧伤
与敬仰
2
妄想捅破天的楼房喧嚣着
重金属的铿锵
商业的秋波转眼俘获低处的叫卖
市场如此之大装得下所有的
悲喜一串都柿果的宣言
苍山有耳朗诵雅格达的情诗
大岭挽着小岭一夜白头的长白
张望张广才
红松长满老皴的手灌满风寒
老榆树讲述童话
棕熊、狍子、马鹿……野猪正在
额尔古纳河边举行化妆晚宴
请打开木制的门窗放山的体香进来
请走上木制的桥梁一泓山溪的马蹄
挺进挺进拱破水银柱的两极
茂密的凛冽举高群山
苦苦坚守的白桦林竖起大山的骨头
在雪线的宗教里闭关
3
狗吠咬得炊烟打着寒战
多少眼睛盼着进城的男人归来
小木匠打制新婚的妆台
耳丫上燃着半截日子
老画匠在炕琴上描龙画凤
留下大段悬念
一支唢呐向天吹撕裂西风
送祖母入土村西的坟场一天天扩容
迎表嫂进堂羞红了雪花
胶皮轱辘大车上的二人转
笑弯了一轮月
炕梢孵化的鸡雏啄破春天
锡壶煨在火盆里坐实光阴
一泓清冽流过村庄羊群散落山坡
低头不语
黄瓜豆角小葱在后园鲜嫩
母亲俯下身吻着撒欢的土豆花
轱辘吱呀吱呀地唱姐姐挑水扭着腰身
节日高高的调门在走亲中絮叨
庄稼的舞蹈庄稼的鼓胀堆起
中秋浩大的月光
腊梅有脾气红灯有心事
春联说不尽三长两短
闲话打下伏笔
年俗有板有眼
4
村前有条大河村后有条大江
跟着水走乌苏里的号子
喊得水花活蹦乱跳
穿跃地脉穿跃想象穿跃骨头
一江风水揉碎一河月光
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宣泄
兴安的傲骨八朵祥云
映红乌斯浑河畔的烽火
碑里住进抗联的人那些名字
散落的星辰
掀起松花江不屈的浪头
生命的水离不开
死亡的水绕不过
一盏盏河灯流放着呼兰河的幽怨
在水中洗净尘埃
哪怕红尘依然盲从
在水中祈望落雪
哪怕雪落在雪上
5
黑色的火焰黑色的狂飙
把命运揉进黑色
这岩石下的心脏
燃起铁质的渴望
在深处长梦不醒一任黑蝴蝶
镀上煤的品格
喷涌的血管铁树花开
新边塞诗的肋骨
在竖琴上闪着萤火虫似的光斑
化石的胎衣连接梦溪笔谈的脐带
秋叶跌落春泥的暗香
满足根的饥渴
让我们向塑盔和深红
渐行渐远的背影
行个注目礼吧
八百米深处正有一场灵魂的厮杀
掘进掘进从地心拽出火
塔尖上的灯盏
氤氲捉火人的眼神
让我们靠近让我们追逐
在黑暗里感觉光的锋利
风钻与刹把绞车与大钳
把死亡推远
从坚硬中抽出力量
从风暴中提炼品格
寒冬中的一尊火
高速路上飞驰的家
光的近亲
6
铺展席卷这大风大浪的造型
虚火褪尽朴素的襁褓
把我们轻轻抱在怀中
谷雨中复活的草木
高耸的乳房奔涌的乳汁
狼烟跨过十八个驿站的垛口
在稼穑里飞奔的神农之鸟
鸣叫着布谷把酣眠叫醒
木犁翻动诗经
金属与森林联姻分娩镰刀、锄头
田垅间的道具
黑黑的手为黑黑的土地
上妆卸妆
刈去卑微的草
升起炊烟昭告天下
7
马蹄的鼓锤敲击草原的大鼓
激越、舒缓……直到乱了章法
弯弓在手射落多少大雕
杜尔伯特打马而来
酒碗里的月亮在头顶上飘
马背上的长调环绕着敖包
草长莺飞虚掩锈蚀斑斑的箭镞
朝圣之路在经幡缅怀的高坛
成群的牛羊秩序井然向西
集结被地平线一口一口吞没
风筝飞上天空候鸟迁徙的慌乱
谁能不动声色由生到死
大地本身就是破碎的
翅膀弥补裂谷雷电焊接天空
远天的经幡在飞
复活的马头琴
把我的坐骑
抛入大雾之中
8
血总是红的由低压转为高压
喷泉一样的浇灌
生命蓊郁作响的引擎
被阳光蛰疼的眼神
深深的情感不肯迷茫
羊皮筏子鱼皮铠甲伊玛堰莫日根
水中的鹰隼
叼走弓箭与钢叉天问的怒发勃起
白马下山神的暗示
君临女真人的营帐
萨满骑着驯鹿走向天边
金达莱盛开歌舞
布拉吉花蕾绽放
表达与证实含蓄与袒露
描龙画凤
朱红的飞檐祥云一样的飘落
志向的旌旗
布做的意志
血脉里的尊严
繁衍壮大祭奠与临盆
9
英雄与流血有关这些名字
比黄金的价位高贵
他们躺成街站成碑
大厦正在奠基商场隆重开张
四面崛起的银座张扬纸币的霸道
市场经济与英雄出世
激烈争吵
只有脚手架上的民歌民俗
依然一个调门
挽救春天的第一现场
正在有序地进行
回家的人离家的人
水中之月铜质的心肠
日夜不停的劳动
终于自造一座空心的堡垒
在爱情以克拉为单位出售的年代
真情雾霾浓重
人类过于流俗就去崇拜
貌似忠诚的动物
人流匆匆都裹紧大衣可破绽还是
露出马脚
这疲软的叹息憔悴的面容
……躲闪的眼神
情人含蓄的招手比二奶三奶军团
多拿了一支玫瑰
似乎夜晚是一张专供享乐的大床
天灾和人祸白鸽与枪械
自然的风景遭到毁容
阳台搭起瞭望的手老人和孩子
花盆一样焦渴
笼子里的鸟鸣缺了钙质
假声假气成为一种流行
离开土地的双脚是否
就像一棵被刈的玉米
双手相握泪流下来真的
就证明动了感情
行云流水一幅一幅的画面
更叠错布
就像忘记苦难的童年
一颗划过的流星
10
我终于能够一寸一寸地透视你的辽远
你的广博
在钟摆不懈的徘徊里
骨朵里的秘密
吐出舌尖
站在高地看那东逝水
苦等月牙五更
菩提树下
筑起七级浮屠
坐禅的灯笼纸做的马
艺术的画卷里
神来之笔
我坐在夜的深处神不守舍
大雨敲窗
更漏一样分寸恰当提示外面
发生了什么
无须虚构仅凭感觉就可分清方向
天气预报总是被天气取笑
在大功告成之时
粉碎了蜘蛛的梦想它不得不
重新选择
结网的忙碌
已经不能再等了绿了黄
黄了绿
绝不是一样的模具
不是啤酒厂的流水线
出品砖一样的日子
大气和张力透支我们的精血
无论走到哪里地域的烙印
深如伤口
11
大北方抽出水中的刀
典故已经破译
祖国这个坚硬的词儿
母亲一身风雨她
轻轻地呼唤针一样
在我的皮肉上点穴
十指连心的疼痛
从局部扩展为全部
为什么我的苦难总多于幸福
劳顿多于平静
是谁透支了我们的血是谁
对我另眼相看
齐刷刷的目光压向了谁
迟开的花朵好梦不长
提前抵达的霜降
无法预测的变故谁
中途走到了悬崖
白雪的墓园茫茫无边
枝头的乌鸦
黑色的火炭它的叫声
把灵魂吵醒
祖母和陶罐一样的苍老
吊在房梁上的摇车秋千的妹妹
母亲苦心经营的飞翔之鸟
她让儿女
站在肩头起飞碾盘和表针
度量日子的长短
碾碎的何止是粮食还有岁月的泪
花之露
我的黑龙江我的鸭绿江我的
松花江我的科尔沁额尔古纳
我的山呀我的水我的煤矿我的油田
我的湿地我的森林我的粮仓
我的兄弟姐妹我的高堂
我展开歌喉唱遍葵花地
比肩而立抱紧曙光
这是北方的性格北方的呼吸
至死不改的乡音
我磕得脑门红肿的北方啊
我跪得膝盖渗血的北方啊
(原发年春夏卷《香山诗刊》,获得第三届盛京网络文学奖全国大赛诗歌奖)
你说他说
庞壮国(著名诗人)
了解一个人的真性情之后,再读他的诗,就看出机关来了……读红雪的诗,让我感到一个人是那么的无可奈何而又咬牙坚持,痛入骨子但思想发电。红雪的无可奈何连同红雪的坚韧,是诗歌的宝贵与至尊。
李云迪(诗人,大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读红雪的诗有两个字的感受,那就是“解渴”。红雪是个很勤奋的诗人,我是从他那双忧郁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诗意,也读岀了他诗中的清澈。
潘永翔(《岁月》主编,作家)
红雪的诗歌厚重、空灵、简洁,他的诗没有噱头,不卖弄,不做作,非常耐读耐品。读红雪的诗要像嚼橄榄一样,你不能急忙咽下去,需含在口腔,慢慢的咀嚼,仔细的品味,那美妙的滋味才能跃上你的味蕾。
邢海珍(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很有思想的锋芒,他以意象化的虚写来升华诗意,他的思想居住在意象之中,尽得含蓄之妙。生命的风景很美,但其间隐含着现实的痛。或许这就是红雪诗意的深度。
吕天琳(诗人,评论家,诗评家)
纵观红雪的诗作,是为“新田园诗”全景式的典范文本,诗中意境深邃,思想练达,不乏哲思,透彻出其独具一格的“红雪话语”和朴素的民间立场。
从过去的高调抒情和单一戏谑,到现今的朴素咏叹与理性批判,潜伏多年的红雪自觉克服了旧有的表达方式,同时又拓宽了内在的文化格局,因此下笔越发沉静绵敏,诗中自然多了一些气韵丰盈的人生况味。
佘正斌(军旅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恰当贴切的意象运用,亦真亦幻,读后总给人以清风扑面的感觉,让思绪不断游离在诗人的叙述空间,又随着诗作的意指和精神指向不断地向诗作之外,甚至更远的远方蔓延。这是一种超现代的拓张性的诗意抒写,彰显了诗人对现代诗歌艺术的有效把握和创新发展。
许俊德(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就像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麦子和水稻,或者是春天的碧绿,或者是秋天的金黄,在风中不断地起伏,远远望去,就像质地良好的丝绸锦缎。他把粗糙的乡村生活的记忆进行高科技处理提炼,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乡村记忆,而是诗人灵魂燃烧的火苗。
黑岛(作家,大学教授)
红雪的诗精炼而不失自然,具有鲜明的黑土文化性,其语言古典,婉约、俊逸空灵,极具张力,意象阔达具包容性,善于把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不生涩、不做作、不扭捏,散发思想的光辉。
杨小林(诗人,副教授)
红雪是一位沉稳、安静而睿智的诗歌探索者,又是一位比较勤奋和善于思索的记者。从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写荒原、写钻工、写情感、写死亡、写重生……语言到位,是那种身临其境,而非冒鼓喧天不着边际的滥情。
杨欣闽(评论家)
红雪的栖息,与他的诗歌同质,明晰的线条感,硬质的具象存在,有执着感人的力量,正如他那些时常见于报端的新闻作品一样,走进众人视野的时候,携带着个性化的背景和气场,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
计伟(评论家)
红雪的诗写得开阔情深,俊逸傲然,诗的主题思想层层递进,力道的情绪化太诱人了!驰骋的想象非常具有张力和磁性,令读者随着他的墨迹无羁浪漫。
刘战峰(作家)
红雪的诗作很干净,本真而自然,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敬畏,对诗歌的警惕,遂有了独立之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句。
姜超(评论家、诗人)
红雪的诗歌从单一的抒情渐趋到多元的讲述,在生命的律动中淬炼着沧桑,周身散发着思索者的光芒。
张永波(诗人,编辑)
红雪的诗歌在浩瀚的现代诗的汪洋大海中似曾相识,但细品细读,除了分行和别人一样,内在的张力和思想,让人一看就属于红雪风格。
图片
部分来自网络
诗观诗歌就是一种感觉,是诗人内心的宗教。
作者简介
红雪,原名秦斧晨,媒体人,出生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宁小铺屯。
参与策划并执行体验式报道《卧底职业丐帮》,全景式采写《捣毁“黑色帝国”》《警务大提速》《见字如面》等大型报道;主导创办媒体功能转型栏目《说和》《防忽悠热线》栏目以及服务中老年读者《老来乐》《咱家的事》专刊。荣获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一等奖、东三省新闻特等奖等30余个,大庆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十大功勋员工。
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诗选刊》《鸭绿江》《青年作家》《北方文学》《芒种》等国内百余家报刊,诗语笔记《当代诗歌病理切片化验》(《诗神》)、《诗歌在上》(《黑龙江作家》)、《大庆诗人生存现状最新报告》(《诗刊》)颇有影响,出版个人诗集《散落民间的阳光》、法制新闻集《见证》各一部。
红雪年发表的部分作品延伸阅读
《中国诗人》
潜伏在人性的荒野上
《文学月报》
与楼有关
《重庆晚报》
草的命
《大岭风采》
呼玛河流淌大写意
《青年文学家》
一盏梨花憋不住浪漫
《海燕》
土豆花开(小说)
《京九晚报》
春风吹
《中国电建文学》
用袅袅炊烟昭告天下
《北方文学》
多像弱不禁风的人间
《诗林》
一夜的临盆亮出白花花的女儿身
《诗刊》
萨尔图
《左诗》
一群家雀回到檐下一群绵羊扑向草场
《重庆法制报》
老照片的风景(散文)
《安徽工人报》
那年花开(散文)
《江西日报》
一页一页翻着旧时光的纸
《中国诗人生日大典》
沿着风的指向
《辽西风》
祼体的思想都在有序地发生
《人民日报》
劳动者的歌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