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四段论”
——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大的世界
“看书比看电视多”,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我是班的兰嘉怡。“想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大的世界”,这是我的座右铭。
说到亲子阅读,我们家庭有独特的方法——阅读“四段论”。
第一阶段:在书中捉迷藏
从小我受爸爸的影响比较多,在刚能看懂图画的时候,我看的最多的是爸爸给买的《捉迷藏》。这本书里有很多幅图片,旁边还有相关的日常用品或其他事物,让我去寻找。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爸爸也不厌其烦地陪我一遍一遍地看。这本书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我读书的兴趣。
第二阶段:爱听故事喜倾听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我总是缠着爸爸妈妈睡前讲故事。最开始,爸爸给我读《十万个为什么》,书里的图片和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慢慢的,爸爸开始给我读纯文字的故事,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我把听故事当成了一种“福利”。这个阶段,我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三阶段:爱看地图爱思考
你知道吗?整个4年,我一直在阅读地图。这一年,妈妈出差比较多,于是,我也跟着妈妈的脚步,从中国地图到亚洲地图、欧洲地图、南美洲地图、北美洲地图、非洲地图,我几乎看遍了七大洲四大洋。阅读地图,不仅仅是看地图,我会主动地翻阅资料,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不知不觉的,一些常见的国家,我居然能说出它所在的洲以及一些突出特点的。。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我主动读书的热情。
第四阶段:爱看地图爱思考
现在,我还是会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但是,我也会自己阅读。对于读书这件事,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坐车时看书,课间休息时看书,就连上厕所时候也看书。有时,我还会翻爸爸看的书,内容丰富多了。我想我以后也要看很多的书,认识很多的字。就象浙江之声的一个主持人方雨阿姨说的那样: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大的世界。
阅读是一次精彩的旅行
大家好,我是班童浩然小朋友的妈妈童丽萍。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不懂得该阅读哪些书籍、孩子阅读往往趋于形式,达不到效果等等。
要让孩子都爱上阅读其实并不难,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一、把阅读做成轻松的事
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读书”这两个字我想对于绝大部分成年人也不是一件非常喜欢的事,对于孩子就更加了。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诱惑”。家长可以先自己先读一本书,然后有意无意的跟孩子讲一些情节,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就说我就读到这里,后面还没看。这时就可以顺水推舟说“妈妈现在没空看,要不你先去看吧”。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自然就中了妈妈的“圈套”。
二、选择一本好书很重要
怎样的书才是好书,才是有用的书:阅读的目的是知识的积累,是词汇的积累,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阅读才会真正的读到心里去。很多孩子爱阅读,但往往被一些《作文选集》吓到,这时不妨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是故事书、漫画书、小说、科普读物、报纸等等,只要孩子喜欢的就是好书,就是有用的书。
三、“好阅读”与“坏阅读”
首先是阅读速度:孩子的阅读速度往往很惊人,一本二百页的书可能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速度其实取决于阅读量,孩子的“超速”是好事,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千万不要去“限速”,唯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了。
其次,不要有目的性: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在于记住了多少。功利心太切的阅读,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
阅读是一次精彩的旅行,是一场完美的视觉盛宴和感官体验。阅读是全家的事,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共同学习的氛围,必定事半功倍!
爸爸的小诗
大家好,我是班周善毅。
我的爸爸是一位“诗人”,他爱看书,爱写诗。我也跟着他,耳濡目染。
请大家欣赏——爸爸的小诗。可以点击下方绿标听爸爸的吟诵哦!
“定风波
闲来觅得好去处,
一盏青茗半部书,
捉得竹椅三两把,
舒服,
天高云淡伴清风。
些许旧事却心头,
微愁,
岁月如梭织作绸。
即已逝去莫回首,
远望,
青山绿水唱悠悠。
望山
绿树拥山谷,翠鸣伴其中。
石径通幽处,薄雾透钟声。
欲歌三两曲,意恐扰清修。
世间闲散事,不去亦不留。
观东白山日出
云漫东山顶,风车谷中行。
霞光沁万道,旭日初东升。
峰峦叠嶂处,道法环四周。
五虎帐中令,雄贯通长虹。
撰稿:兰嘉怡家长指导老师:严敏佳
童浩然家长指导老师:陈蓉
周善毅家长指导老师:胡锦霞
编辑:陈晓妮沈雪珺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北京哪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