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
首页
白山简介
白山地点
白山市场
白山要闻
白山发展
白山天气
白山旅游
白山信息

古人海淘像开了外挂一样1斗葡萄酒换东汉一个凉州刺史

古人海淘像开了外挂一样1斗葡萄酒换东汉一个凉州刺史

郑和下西洋的漫画自从有了海淘,中国人也加入了美国“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其实国人海淘的历史源远流长,只要有国际贸易,就有剁手党。张骞的丝绸之路,郑和的下西洋……回顾古代中国著名的案例,他们那时候海淘,就像开了外挂一样,好东西源源不断地买进来。

(开外挂,络用语,最初是指玩络游戏时违法使用第三方软件做弊,后来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超乎寻常的利害。)

汉朝海淘

甚么值得买:葡萄酒海淘

买手:张骞

汉武帝时期的外交官张骞,算是中国的“海淘第一人”。他不但开辟了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还带回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10几种植物,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中国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最早是《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6月蚀郁及薁(yù)”,“薁”就是野葡萄。而我们今天习惯上说的葡萄,指欧洲葡萄,那可是张骞冒了生命危险海淘回来的……

事情要从公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说起。很不幸,张骞一行人在途中被匈奴扣留,等他找到机会逃出来时,已走了13年。在出使西域途中,张骞虽不自由,但还是了解到很多当地的风土民情,比如,张骞看到大宛国的葡萄光溜溜的,鲜明可爱,亲身尝了一口,对它甘甜的味道赞不绝口。风尘仆仆逃回国后,他向汉武帝报告:“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蒲陶”即葡萄,张骞毫不犹豫地把使人沉醉的葡萄美酒带回国。

后来,大宛国内产生政变,新国王上台后,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代,以表示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来的还有葡萄、苜蓿等种子,就这样,葡萄终究来到了中国!但葡萄酒仍旧需要进口,并且是王侯将相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说,陕西扶风一个叫孟佗的富人,拿一斗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立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

葡萄酒从巨昂贵的海淘舶来品,到渐渐本土化,到唐朝才实现。唐代破了高昌国后,搜集马奶子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的葡萄酒,赏给大臣们品味。当时两大国产名牌,一是凉州葡萄酒,产于甘肃武威一带,诗人王翰《凉州词》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写出《清平调》,杨贵妃赏赐的也是这类凉州葡萄酒。另一种是河东“乾和葡萄酒”,产于今天的山西一带。

唐朝海淘

甚么值得买:香料海淘

买手:冯若芳

“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云围绕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里撒着香料,而衣服上则挂着香囊。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公堂衙门内,芳香袭人;至于庙宇寺观,就更是香烟袅袅、香气弥漫的所在了。”这是美国汉学家谢弗在《唐朝的外来文明》一书中对唐朝生活的描述。

唐朝人对香料的使用称得上奢糜无度。国舅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兄)的“四香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比皇宫中的沉香亭更豪华。长安富商王宝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宝博山炉,彻夜焚香。柳宗收到韩愈寄来的诗后,“先以蔷薇露灌手,薰以玉蕤香,然后发读。”这些记载虽属小说家言,但最少反应了唐代普遍使用香料或香材的社会背景。

流风所及,不管男女都讲求名香薰衣,香汤沐浴。在此薰染下,唐代香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本土生产又非常有限,所以海淘就成了唐代香料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当时的海淘线路是:沈香(亦作沉香)出自天竺诸国;没香出自波斯国及拂林国;丁香出自东海及昆仑国;紫真檀出自昆仑盘盘国;降真香出自南海山中及大秦国等等。

香料从广州输入,又通过扬州出口日本,许多波斯来的“胡商”专门从事香料的海淘贸易。如波斯大商人李苏沙,曾向朝廷进贡沈香亭子材料。日本奈良时期文学家真人开《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曾在扬州采购了麝香、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等近千斤香料。鉴真在广州见到婆罗门、昆仑等地来的海船,装满了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这些海船最怕遇到海盗,有个叫冯若芳的海盗专门在南海打劫波斯海船,掠夺大量香料,并以此致富。

有趣的是,这个海盗冯若芳对鉴真和尚倒是有恩。公748年,鉴真东渡时遇到大风,飘流到海南三亚一带。冯若芳专门把鉴真请到家中,供养3日。以后,鉴真第6次东渡,带了12种香,约6百余斤,极可能便是大海盗冯若芳相赠。

明朝海淘

甚么值得买:胡椒、紫檀木、染料、鱼翅海淘

买手:郑和

“三宝太监”郑和极可能是最有商业头脑的海淘买家。当时,苏门答腊的胡椒每官秤100斤只要一两银子,运到中国后,每斤卖10至20两银子。也就是说,海淘胡椒有1000倍到2000倍的利润。后人做过测算,以郑和庞大的船队只要运回1000吨胡椒,就可以获得2000万至4000万两的利润。

除胡椒,郑和还海淘了很多产于东南亚的紫檀木。后来,明朝皇帝派官吏赴南洋采办紫檀木成为定例,一直延续到明代灭亡,南洋群岛所产之紫檀木几近被采伐殆尽。也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球所产绝大部分的紫檀木都聚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正是由于郑和下西洋对贸易的增进,才有明清红木家具的光辉。

郑和海淘回来的还有印染原料苏木(用苏木做原料染出来的大红色不会退色),美容用品芦荟(当时是作为医药引进),另外还有鱼翅和马来草。

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来草是马来很多男人都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壮阳。另外还有鹿茸、鹿血。听说,郑和每次回来总要秘密地向皇帝进贡这些壮阳物品。

据以写《银时期生活史》知名的民国老中医陈存仁在《津津有味谭》中记载,鱼翅的吃法也是随郑和下西洋的福建人引来的。有学者考证古籍资料,明之前,确无鱼翅之类海产品的记录。到了明朝中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才发现有鱼翅的记叙。李时珍比郑和晚100多年,李时珍已有可能将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而归的鱼翅之类海产品食用方法记录下来。

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鱼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此之所谓“南人”,实际上就是指福建人。相传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经过东南亚海域,由于食粮不足,船员们便在途经的海岛上捡拾当地土人抛弃的鱼翅,煮熟后用以充饥,感觉很是爽口,从此鱼翅便成了中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宫庭膳食中也添加了这类珍品原料,如明朝宦官刘若愚曾作《酌中志》(后人题名为《明宫史》),其中的“火集”记载了很多宫庭的起居生活,便提到:“先帝(指万历帝)最喜用……沙鱼筋。”

但明熹宗以后到清朝中期前,无人敢吃鱼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明熹宗年号天启,并喜欢吃鱼翅,恰恰与唐朝李白的诗“明断自天启”中的诗句吻合。明代灭亡后,后人傅会吃鱼翅是最不吉祥的事情,寓意国破家亡,妻离子散、霉运连连,致使很长一段时间无人敢吃鱼翅。

这些常见食品也是海淘来的

小麦:在商代的时候,原产自西亚的小麦和大麦就沿着中亚、新疆河西走廊这条渠道进入了中国。

茄子:原产自印度和泰国,魏晋时期传入中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详细的记载。

黄瓜:原产自印度,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成“黄瓜”。

菠菜:由尼波罗国(尼泊尔)引进,最初名菠棱菜,后简称菠菜。大约在汉代、六朝(一般指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6个朝代)时,这类菜还没有推行开,唐、宋时就很多了。

莴苣:原产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古文治疗白癜风医院献中最早见于初唐孟诜的《食疗本草》。以后杜甫也写了首诗《种莴苣》。

西瓜: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步北移,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

胡萝卜:南宋至朝,从波斯引入了原产北欧的胡萝卜,起初种在云南地区,后遍及全国。

辣椒:原产自美洲,明代末年传入。特别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成为主要的香辛类蔬菜。

西红柿:明代传入,清末开始食用。最早见于清人汪灏编辑的《佩文斋广群芳谱》,称之为“番柿”。

菠萝:明朝晚期传入,原产自巴西。

草莓:明朝晚期传入,原产自北美。

苹果:19世纪传入,现在的苹果产区栽培的大都是19世纪后期引进的欧洲苹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tq/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