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无处不在,挥之不去。今天的人们告别父母、背井离乡成为常态,离妻别子、孤身漂泊的人也比比皆是。忙起来的日子,乡愁蛰伏在心底;有空的时候就会冒出来。在万家团圆的时候滞留在城市,乡愁就变得格外浓烈。
乡愁,是对岁月流变的感喟。并不是“你回不回去,故乡都在那里”,梦里家乡或许早就变了模样。回到阔别的老家,未必能很快找到爹娘住的房子;想重温年少的课堂,看到的也许只是推土机推出来的一马平川。故乡的高楼大厦多了,路也好走了,但安放回忆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不用说一爿爿老屋,就是寥寥几处文化遗踪,或许也只能从记忆里找寻、在闲话中说说了。
就像这次回乡之行,在偏远的山区穿行,你会发现,青山绿水还在,但与其相伴的村屯大多已经破败。尤其文化层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进程搞得伤痕累累,不伦不类。我常常想,没有乡村的支撑,城市何以为城?何以为市?
摄影:丁俊杰
山村的朴素可以一眼看穿,山村的醇厚却望不到边,寒冷的时候,山村的情感可以温暖全世界。就像白山,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都选择往南行,于是三亚成为了东北人的天下,这是度假。可是在最冷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往北走,在冰天雪地里穿行,他们不是拉练,他们是回家。
白山是座小城,小到什么程度呢?年我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家乡很小,小到连自己的名字都保护不了”就指的这件事,白山原来的名字叫浑江,后来才改成了白山。
摄影:丁俊杰
关于白山改名字有很多说法儿,一种说法是大领导一句话就把名字改了,因为大领导觉得浑江这个名字不好听,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不管真假,也许都会有点儿影子;还有一种传说呢,就是浑江确实也有她不好说的一方面,比如说以前那个时候发文件,公司以及各个部门都要有简称,浑江蛋禽公司发的文件,那简称只能叫了,如此说来感觉确实有点不雅。
不管传说如何,作为一个从小在浑江山区长大的孩子,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原来的名字对我们可能更有情感。当然,久而久之我们也慢慢习惯了现在白山这个名字,但是殊不知频繁的去更换一个城市的名字,实际上就是更换了她的一个传承。就像河水一样,你更换一次就等于给她截流一次,被截流的河水就是对生态的一种破坏,而城市名字的更换有时候就意味着对一个城市历史传承的截断,或者说是要叫截流。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说,我的家乡很小,小到连自己的名字都保护不了指的就这个意思。那么浑江现在叫白山,这座小城对我而言是家乡,是成长的地方,那里的山我非常熟悉、水我非常熟悉,那里更有我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我的乡亲,所以这块地方对我来讲,那里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都意味深长。
回到白山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白山这座城市和乡村关系之间的一种矛盾。每次当我来到白山农村的时候,总是即有一种亲切感,也有一种惆怅感。亲切,是觉得这个城市虽然小,却小的很精致;但她也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虽然还是我最亲切的景象,但是农村的那种破败程度,农村跟城市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的时候会让我感到惆怅。
其实,像白山这样一座城市,她跟乡村之间的关系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讲,应该是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对立的或者说简单的替代关系,城市与农村只有互相羡慕、互相欣赏、互相需要、互相支持,才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态关系。
我们现在的感觉,城里人到农村去是一种观景状态,而农村人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和元素逃离农村涌向城市,所以我觉得这种现象在国家层面也好城市管理层面也好,都应该有一种政策把城乡关系梳理的更好,让二者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
乡村的城市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基本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白山,合理规划乡村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或许可以在纷乱的旅游市场中独辟蹊径。
(未完待续)
文中部分素材来源:凤凰网、新浪网、人民网、长江商报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