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工作,并确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这是我国在文化建设上迈出的重大一步,也是我国在文化史上的一个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件。
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被选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由于历史原因、地理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村落传统风貌。是长白山地区保留至今最完整的木屋村落,是东北地区原住民所创造的建筑文化积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二、项目简介
锦江木屋村区位图
锦江木屋村坐落于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漫江镇,村落海拔米左右,地势南低北高,背靠孤顶子山,面对锦江和头道松花江,背风朝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居住。村落为长白山区的茂密森林所围绕,野生动植物繁多。村落内拥有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木刻楞建筑群,木墙、木瓦、木门窗、木烟囱,所有的一切都像是白山黑水间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至今仍保留着长白山区先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如果说长白山是一顶王冠,那么锦江村就如同王冠上的一颗宝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观光旅游。
锦江木屋村冬景
松花江流域范围内的长白山区,属于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木材储量极为丰富,当地原住民很早就有伐木建屋的习俗。包括一些生产、生活用具也都取材于山区特产的动、植物资源,当地人可以说是靠山吃山,一切均取自于大自然的恩赐。
锦江木屋村延用至今的木屋,是东北林区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又称“木刻楞”,是由长白山区的原木削去树枝和树根,取中间一段树身,略施斧砍、锛削,然后一层一层摞起来,外面和原木间的缝隙用当地的黄黏土抹平作为墙身,即防风又美观,再取长而粗壮的原木做房梁,细原木做檩条,敷以茅草,茅草上再铺上木瓦,一座风格粗犷、朴实的房屋就建成了。由于这种房屋全部是由原木制成,因此很多房屋的构件经过雨雪侵蚀、风吹日晒,逐渐就产生了腐朽和老化,当地村民在每年的5、6月份的“修房节”,也就是雨季没到的季节,要对腐朽的建筑构件进行更换,主要是把墙体上的泥皮刮下来,换上新鲜的黏土,另外就是更换木瓦,也叫串瓦,就是把向阳坡的瓦片和背阴坡的瓦片进行对换,以增加木瓦的使用寿命。
木瓦
排烟用的烟囱更是一绝,是用山林里枯死的树木制成。在制作烟囱时首先要选一棵空心的枯树干,取回后先去掉内部腐烂的树心,然后把空心圆木放在山坡上,细的一端朝上,把苞米杆从粗的一头放进树心点燃,做烟囱的人在一头不断的扇火,直到另一头吐出火舌和浓烟,这样烧到树干的内里没有腐木,形成一层碳状的黑色内里,一根烟囱就做好了。满族人将这种烟囱叫做“呼兰”,乾隆皇帝东巡时曾写诗赞美:木柱烟囱犹故俗,纸窗日影正新嘉。盆中更有仙家草,五叶朱旒拙四桠。
现在村落内仍保留着大量村民利用树木制成的生活用品,如用天然形成的带树洞的原木制成的狗窝、鸡舍,原木制成的花盆,柳茅子编制的筐篓,细木杆制成的围墙和木门,一切都浑然天成、不加修饰,体现着长白山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和生活智慧。
三、规划技术思路
规划从分析锦江木屋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抓住国家启动传统村落遗产保护这一机遇,深入了解当地政府的规划愿景,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发展模式。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将物质保护、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引导村落按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方向恢复和再生,将锦江木屋村建设成为风貌传统、文化独特、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长白山区原生态村落。
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现状建筑风貌评价图
四、规划内容
总平面图
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建立村庄档案。从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明确传统村落需要保护的内容,并制定政策,明确保护主体与责任主体。严禁对建筑、村落及周边环境的破坏。保护了解村落历史的遗老及传统艺人与工匠,并定期组织传承人培训。留住根性文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策划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体验活动及线路,增强村落凝聚力,留住原住民并使其自发的参与到村落保护与发展中。
保护范围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传统建筑展示利用规划图
传统建筑保护整治方案
为了防止村落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规划通过对街巷梳理,对建筑质量、风貌、保护价值进行评定进而划分了不同的保护区划,并分别提出适宜的保护与整治控制要求。
两开间建筑平立剖示意图
三开间建筑平立剖示意图
规划从长白山大区域环境考虑,利用传统村落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木屋文化展示区及体验区,并组织了两条游览路线,展示传统文化,提升村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自发参与到传统村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传统村落鸟瞰图
五、特色创新
1、规划借鉴形态学理念,探讨锦江木屋村落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村落选址、聚落肌理和民居形态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传统习俗、民俗活动、地域文化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消极因素。以期在传统村落今后的发展中,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又传承和体现当地地域文化。
2、传统村落保护要与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使传统村落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整治村落环境,将物质与文化遗产留在村落,保护民族根性文化,以优越的措施保护民间艺人,以公益的方式培养文化传承人,呼唤全民意识保护传统文化。
3、对碎片状的历史遗存进行修缮、修复、改造分类,保留村庄的道路系统和地形地貌,整治部分现代民居的外貌,突出历史要素景观节点,通过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整治,结合村落周边优美的长白山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利用现有村落资源,改善村落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保护历史遗存、复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善现代村民的生活环境,令传统审美自然渗入到大众生活和心理中。
4、注重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并重发展——以更新村庄,适应现代生活要求为最终目标,在对现状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手段对传统村落进行更新,加强对涉及人们生活习俗及心理依赖的历史要素的整治与保护,通过规划实现村民的愿望,有力保证规划的管理和实施。
5、根据锦江木屋村文化遗存的现存特征,规划采用“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1)锦江木屋村保护与发展规划由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保护等级组成,不同的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内容和整治措施。
(2)根据遗存现状分别采用修缮、修复、改造的措施予以整治,并重点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
(3)加强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6、在维护传统村落木结构及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适当更新改造建筑内部空间,使居民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依托村落周边自然资源及生态景观资源,以长白山旅游资源为契机,拉动村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木屋村落必须保持原有风貌及建筑格局,维护民俗特色,展现民俗文化及木文化;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以农家乐、民俗体验、木屋文化展示等为主导的旅游业发展。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