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哦,
各位童鞋,这个端午节,
粽子有着落了吗?
不同于别的城市,来自各个年代的温岭人对端午节都有不同的方式,对于绝大多数的温岭人来说,端午的共同印象就是吃麦饼,这似乎已是温岭人的习惯。所以,温岭的端午节可以说是麦饼节。
咱们温岭版的端午节是怎么样的?温岭人端午节时一般不吃粽子,反而是过年时包粽子吃,端午节这一天,温岭人吃得最多的当属麦饼、拭饼、麦油煎等。
麦饼的吃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像老北京鸡肉卷一样,用麦饼卷了各式各样的菜肴一起吃。
说不简单又不简单:首先,工序、配料和火候都要讲究。其次是菜肴,种类要多,形状多以条或丁为主,另外还要注意干湿的搭配。
吃麦饼,是不仅限于端午的,端午之前的立夏,人们就张罗着了。如果说立夏是序曲,那端午就是高潮。亲朋好友互相招呼着,碰头了,就动手,洗的洗,切的切,炒的炒,整个房间里就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香气。端午的热闹和温馨就体现在这香气上了。
和香气相对应的当然是味道了。各式各样的菜肴有各式各样的味道,随心所欲地取来,用麦饼结结实实地兼容并包,一口下去,五味俱全,大有天下美味尽入我口的气概豪情。
菜肴之中,七鲶炒咸菜,土豆炒韭菜,洋葱炒肉丝,鱿鱼炒茭白是不必可少的,如果有鳝段那就更妙。
“好吃得让人为难”,这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的一句台词。我却觉得这句台词用来形容端午的麦饼再好不过,温岭的麦饼,除了好吃,更包含着“热爱生活,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纪念方式”的潜在寓意。
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投江的屈原而设,却没有丝毫的悲戚,反而异常热闹,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麦饼!麦饼!好吃得让人为难!
再来说说拭饼,它正确的名称五花八门,在年版《温岭县志》中就写作“拭饼”。拭饼者,当指摊拭饼时,要将柔韧度恰到好处的面粉浆用手在平底鏊盘上拭一圈,此定名从制作动作特征而来。
也有写为“食饼”、“锡饼”。称“锡饼”的,认为此种麦子做的饼薄如锡箔,甚至我还看到过有人将它写为“湿饼”。方城徽先生则认为写作“食饼”不是很合适,当作“席饼”为是。他说,“席饼”有在“宴席”上吃的意思,也有像“席子”那样卷起来的意思。这里就暂从《温岭县志》的写法。
麦饼、拭饼包上各种馅头,再卷起来,就是麦饼筒、拭饼筒(食饼筒)了。
麦油煎做法与拭饼一样,但是麦油煎一般比较粗粝一些,也比拭饼厚一些,说到底,没有拭饼那样的精致,有人认为拭饼与麦油煎一样,我则以为,应当分为两种。现在一般市场上所见的,大多是拭饼了。
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麦饼、拭饼、麦油煎等,温岭人有的在门口挂菖蒲剑,还要喝雄黄酒,吃了不生热痱。雄黄酒要用嘴噗在地上角角落落,免得蛇爬来,清爽。还有吃雄黄豆,就是用雄黄炒川豆,吃时豆壳吐了,现在没有人吃了,解放后好像都没有了。因为雄黄有毒,雄黄酒现在喝得也少了;现在的人住商品房的多,用雄黄酒洒在门前屋后道地角落的也不多见了。
温岭人还要喝凉茶。端午日,街头卖夏枯草、白山茄(白英)等各种草药的很多,有些早市就有卖了。中午时,煎凉茶喝下去,可以消暑。
当然,还是要缅怀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用生命给我们换来了三天的端午假期~~
—THEEND—
信息综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广告宣传
活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