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首页
满分作文介绍
满分作文发展
满分作文优势
满分作文市场
满分作文前景
满分作文资源

白山黑水之间的秘辛下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62176.html

原创精华,拒绝平庸!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

白山黑水之间的秘辛(下)

如前所述,上篇秘辛论述了蒋介石战略思想正确,但是无帅可换,军令政令不出总统府。

东北战场的重大战机为卫立煌与侯镜如等将领所贻误。

然而,这只是一棵树伐倒之后显露出的纹理。所谓大历史,势必要放大视野,以国际关系横向考量,以时间轴为节点纵向比较。

蒋介石最恨的人是谁?

东北战役之失,为美苏两大超级强国在中国东北角逐比拼的结果。无论是对局势的判断掌控,还是支持的力度,都是老毛子赢了。

年8月,抗日临近尾声,美苏两个大国目光都盯住了远东。欧洲战场上,英美从西,苏联自东,会师于柏林,德国的肢体已在柏林切割,欧洲被划分好了东西两个阵营,两大阵营乐见该种局面。二战大局落定,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与刚刚接任病故的罗斯福、新任美利坚总统的杜鲁门同时眺望远东,那里还有日本人留下的一座连绵不绝的富矿没有瓜分,关东军盘踞下的东北、中国华北华南华中、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

美国人于8月6日、8月9日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8月9日,作为日本的昔日同盟(94年4月3日,苏日签订《中立友好条约》,双方共同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苏联承认“满洲国”,换取日本人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在《雅尔塔协定》的香饽饽巨大诱惑下,苏联红军旋即出兵中国东北,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

雅尔塔协定

在此种态势下,本不需要两大巨头同时发雷霆之力。在这里,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雅尔塔协定》,远东局势之混乱一切缘起于此。

对于英美,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远东远不如欧洲对于英美的重要性,邀请苏联参战为避免地面部队的巨大伤亡,同时是以最小的代价分割 的利益,这是美国在二战接近尾声对于远东及中国做出的根本性判断;对苏联这只狡猾的北极熊来说,参战当然要提条件,必须分到远东 的一块肥肉。

年2月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

  苏、美、英三大国 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日本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

  a)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b)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c)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早于辽沈战役揭幕之前两年零七个月的这份协定,把中国撇在了局外,甚至连英国人,签协定之前也被蒙在鼓里。而辽沈战役局势走向,实际在此基本成形。

一方志在必得,一方以鸡肋视之。只愿意花最小的代价取得 的回报。投入不同自然回报不同。美苏两大阵营的老大,即使在国共打得白热化之时,依然可以随时叫停,依然可以自由选择支持对象,无论杜鲁门还是斯大林均是如此。

“双十”协定,是斯大林逼着毛去重庆参加和谈;杜聿明把林彪赶过了松花江,正要实施歼灭式打击,马歇尔叫停老蒋,停战从5天延长到了一个月。保四平,根本就不是林彪作战风格,战后十几年,黄克诚问到了毛泽东,才知道是毛的主张,更是斯大林的主张。也是因为苏美英插手,保四平为了打造中国的马德里,为了在谈判桌上取得更多的砝码。

苏美两国,在国共内战中首鼠两端,东挑西拣,在时间的解剖刀面前,暴露无遗。美方并不喜欢蒋氏政权,很愿意打造出一个两党轮流执政的民主共和国。美国人不遗余力地组织和谈,商谈双方保持的军队数量(相比于马歇尔,赫尔利还算正常,早早地就放弃了中共。)以中国人的眼光看,这奏是一个笑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还有让反对党保持一定数量军队?美国怎么不这么干?

因此,蒋氏对于马歇尔之大胆草率在日记中屡次予以痛斥,马氏甚至成了蒋氏在二战结束后最恨的人,没有之一!

马歇尔与蒋氏夫妇

如年月,蒋介石看过马歇尔草拟的《临时政府组织法》后,大发感慨:“不仅误事,适足以因此亡国也。”稍后马歇尔又提出国共军队混编,无论海陆空军,国共比例均为2:,蒋介石认为马的这一方案,简直是异想天开,“离奇万分”。

因顾虑到马歇尔代表的是美国政府,蒋介石当面不能对其有过多的指责。但在日记里,则常常毫不客气地痛骂,指责马歇尔对“我政府之政策,彼则毫不顾及,可痛孰甚”;对马歇尔制定调停政策的动机,则判断为:“只求我国内不起战争,能由彼手达成和平统一,以获得成功之荣誉”;并讽刺马的调停愿望是妄想,“真可谓不到黄河心不死”。

相对应,马歇尔则指责蒋介石在和谈中“要求百出,贪得无厌”,乃至以美国“宣告退出调解地位”相要挟。气得蒋介石在日记中大骂马歇尔“顽梗自大”、“固执不化”、“神经错乱”、“强词夺理”。在蒋看来,马歇尔“既无理性又无道义”,“纯粹一军人头脑”、“毫无政治常识”,根本无力负担调停国共内战的重任,“美国外交之不讲信义,无视责任,欺弱侮贫,乃为马一人作梗”。

马歇尔的调停,也被蒋介石视作“名为援助暗实阻挠”,其结果是“将中国送入虎口”,不但“中国军事为马氏所害”,而且“中国政治党务教育乃至社会人民,今日陷此苦境者,无一不受马氏之所赐也”,“自国民大会开会以来,政治失败,军事棘手,经济崩溃,外交陷于孤立,此虽为共匪内乱所造成,而是我国今日陷于如此绝境者,实马歇尔阴狠有以致之。”蒋尤其悔恨当初不该“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大陆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

总而言之,在蒋介石看来,“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是失败于俄史(苏俄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美国马歇尔)”,“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

七十年后,我们这些小人物,站在时间的天平上,回望辽沈战役,信知蒋氏此言不谬。

年,谁是傻二缺心眼?

从中国将领的视角看,自年8月抗战胜利后接收东北,到年月卫立煌回国之前,这段时间的战事,非常怪诞。

我们把目光收回到年初,美国人太平洋海战的跳岛战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硫磺岛、冲绳遭遇到日军极其顽强的抵抗,伤亡惨重。美军对于和日本本土作战心存忌惮,两颗原子弹投下去,得到了日本。但是,关东军及伪满洲国的原有一切为苏联人占得了先手。

东北(伪满洲国)在远东这个气眼,谁都看得到。美苏(国共)都在布局。林彪、罗荣桓、彭真、高岗等数十名中共骨干乘坐苏联人的飞机进入东北,毛用奇招,用美机运送将领,在一架飞机里塞进了日后共和国的三位元帅和十五位中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陈赓、肖劲光、傅秋涛、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邓克明、江华、聂鹤亭、张际春、黄华,还有林彪。这批精英率精锐十万人,在东北紧锣密鼓圈地布局。

国共双方为争占东北以作战略基地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夺战。

虽然是国民革命军序列下的第十八集团军,抗命可一点不含糊。中共中央军委从8月份起,接连发布七道命令,命令晋察冀、冀热辽解放区的八路军部队向内蒙和关外进军;命令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迅速向辽宁进军;命令东北地区的吕正操、张学思、万毅等人各率所部进军东北城市。此外,中共中央还决定派万毅率足够组建一百个团的干部先行奔赴东北开辟地方工作。在短短的十个月内,中共中央派往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多达二十人。

中共这些军队到了东北,首先改名,叫东北民主自治军(如沿用十八集团军名,有造反之嫌),后来改名东北民主联军。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共在这点深谙古人用兵之道,包括后来的出兵朝鲜,叫作 ,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蒋氏国军毕竟离东北较远,步子慢了一点,而且蒋面临的还有全国一盘棋,各地割据军阀他想借此一揽子收拾,利用杜聿明远征军正在云南,把龙云解决。然后再派杜赴东北。杜于年月打通山海关,由各路军队由美国军舰运至东北秦皇岛或葫芦岛,接收大交通线。逐次收复大城市。

白崇禧

到了年5月,由白崇禧指挥杜聿明等远征军悍将劲卒势如破竹,把东北联军打得大败,林彪部队退过了松花江,一说逼进了朝鲜。杜聿明部收复辽宁大部分以及长春、四平等重点城市,隔着松花江与共军对峙。

6月份,缺心眼的被蒋介石称为“马下尔”的马歇尔,开始调停。在庐山半山腰,一个凸出的平台,一方石桌,还留有蒋公与马歇尔谈话的遗迹,李三曾经去过,感慨万千。据说,马歇尔为了能够停战,八上牯岭找正在休假的蒋氏谈。终于在杜鲁门出面及美对华实施武器禁售的情况下,压服蒋氏同意,东北内战消停大半年。

 

对于这节,国军统帅白崇禧胸中也涌动着遗憾和愤怒。二十年后,白崇禧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追述了这件终身憾事:   先是中共林彪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统率八路军十万之众,于三十五年三月中旬苏联红军撤出东北时,接收了关东军军械五十万支,接着,乘国军未开到之前,袭占四平街,终与国军相持不下。当时,我奉令至四平街督战,并速将林部击退,继占长春、吉林,本可就此乘胜追至佳木斯和满州里,将林部歼灭或驱出东北境外,以永绝祸根。而中央忽令军事归杜聿明指挥,且军队不准越过辽河,理由为长春有六千苏联便衣红军,若我军越过辽河,恐引起冲突。当我一到四平,下令继续追击时,杜聿明即出此命令予我。我说:“既是我下令追击,责任当由我负。”当时我一面去电向当局报告,同时乘飞机返京向蒋先生面陈云:“战胜则当进,或迫其退出国境,或予以歼灭,盖敌人已仓皇撤退,全无斗志矣!”蒋先生道:“据报长春有六千着便衣的苏联红军,万一肇事起冲突,怎办?”我说:“已溃退,多六千红军,亦不济事。”蒋问:“若红军再来,如何?”我答曰:“此非我一人之责任,按撤兵规定,红军应已撤回,若红军再来,此乃联合国之问题。”委座听罢,当场不置可否。

翌晨,我搭机将行,蒋先生因重视此事,亦欲同往,遂同乘马歇尔专机直飞沈阳转长春(当时国军已到长春)。委座一见前方军事进展顺利,极为愉快。当时我即建议继续追击,并表示说,若东北剿赤完毕,可以少数部队驻防,而先抽回五美械装备师于华北助北平行营剿共,待事毕再行调回。蒋先生说:“6月日国防部成立,你回去接事。你的意思,我交待杜聿明去做。”我说:“你在东北,我也在此!”他当即说:“你在此,若马歇尔问你是否继续追击,你不好说话。你回去,我在这里,可以推到我身上,所以你还是回去。”我只得返京就任国防部长。

 此后,马歇尔八上庐山,压迫政府下停战命令。杜聿明于哈尔滨停顿攻势整编部队,予共军以喘息与反攻机会,大局遂逐渐于我不利,当时若长驱北进,直下东北,消灭林彪之大患,而后抽兵入关,如此于勘乱或稍可改观。

年5月5日,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渡江南下,卷土重来,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这个时候,民主联军,兵力高达74万人,有炮兵司令部,质量和数量上都超过了东北国军。一盘快要下赢的好棋,被打成了胶着场面。年7月,杜聿明抱病离开东北战场。

从年6月,国军首先停战到年夏季,民主联军卷土重来,这大半年的时间,看似一团乱麻,傻二缺心眼的甚多。蒋介石无缘无故得胜停战,白崇禧至死不明怨天尤人,马歇尔八上牯岭屈尊蒋氏,林军神莫名其妙血战四平。

跳出东北,跳出国共内战,跳到国际关系层面方才能够明白,这块黑土地,是斯大林与杜鲁门两人之间在远东博弈的胜负手。

民主的香风熏倒了谁?

斯大林心狠手黑,么有什么事做不出来。雅尔塔协定,连老罗斯福都不是他的对手,遑论刚坐上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为了要求和谈,胁迫美国。美国进而压制蒋氏,蒋被迫在6月份快要把林彪赶出北满的时候,宣布停战半个月,后来又延长一个月。蒋氏内心愤怒可想而知,为了安抚马歇尔,把最能打仗的白崇禧调回升任国防部长,用心良苦。

有“中国通”美誉的马歇尔,为什么要竭力制止国军击败民主联军?在李三看来,起码有两种因素。一,考虑到苏联的威胁,二、遵守雅尔塔协定,与苏联的交换条件;三,对蒋氏政权不信任。马歇尔作过评估,认为,蒋氏政府在接收中不可信任,基于此,美国在年8月对华实施武器暂时禁售,这一暂时就延续到年月,三大战役接近尾声!

马歇尔对中共的好感,同时基于抗战时期,中共根据地对美国飞行员的救助,以及中共在抗战乃至内战时浓厚的民主色彩。红色记者斯诺、史沫特莱对延安的正面报道,民国的民主人士、各界名流,李济深、张澜、章伯均、何香凝、沈钧儒、黄炎培,都慕名考察过延安边区政府的“三三制”,不识字的农民,也可以拿着豆子实现自己的投票权,民主大V们对这一海选民主体制心驰神往!当然,不到十年,这些曾经拿着豆子的农民,把东家们或斗个半死或者枪毙,分其田地分其浮财逐其妻女,这是后话不提。

这一民主香风隔着太平洋,随着大V与被救飞行员翅膀的振动,自然也熏到了美国。马歇尔所代表的美国政府,一直醉心于本国民主体制,亦倾心于中国两党轮流执政,或可避免战后民国贪腐。本质上说,美国人对 控制中国并没有信心,也缺乏必要的决心。蒋氏在史迪威的任免上,毫不迟疑毫不动摇地拒绝,哪怕彻底得罪美国人也在所不辞, 了美国人当时还不够老辣的政治神经。史迪威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自然形成于于文字,对白宫来说,中国(蒋介石)是很难控制的。

马歇尔的调停中另一项 任务,就是,举行中国国大。当然,举行是举行了。却被中共所断然拒绝,称没有经过俺们同意,是单方国大,不予承认。

马歇尔为了一厢情愿的和谈,竭力压制蒋氏停战,蒋氏拿着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对马歇尔愤恨已极;中共打不赢便呼吁国际社会叫停,等美国人开始调停了,又说美国人偏心国民党。崽卖爷田,马歇尔里外不是人啊!

马歇尔上将

年月,马歇尔调停了半年,拍拍屁股走人了,回国升任国务卿。

时隔七十年,可以说美国人幼稚,美国人理想化。但是,站在当年的情境中,美国在二战之后,刚刚担起 群伦的责任,无论政治经验还是政治手腕,都不足以与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苏联斗法。雅尔塔协定,英美输给了斯大林,而在中国东北,这步棋,依然如此。厚黑的程度,不服不行。

小米加步枪,谁在说情怀?

民主联军的坦克

马歇尔走了,留下的是,对华武器禁售,直到年月,才开禁。而凭借租借法案,苏联人从美国人手中获得大量武器弹药,关东军的日式装备、德国武器、美式武器、苏式武器源源不绝运送至东北民主联军手中。有四野将军回忆,当年的哈尔滨火车站,灯火通明照耀着崭新瓦亮的汤姆式冲锋枪、机枪、迫击炮。各纵队过来领弹药枪械领得手软。

在颁布禁令的同时,美国通知英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要求它们采取同步的行动,这一请求得到了它们的赞同。自年8月,英国政府也停止了向中国提供军火,随后还进一步将禁运的范围扩大到飞机零件以及相关资料等方面。这些国家与美国的配合行动,杜绝了国府自其他途径补充军火的可能性,强化了禁运的效果。对于军火供应的紧张状况,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有所察觉。年3月2日,他向国务院报告说:“国民党军队弹药供应已达到危急程度。有相当可靠的消息表明,按照当前军火消费水平,美式装备和训练的部队只有3个月的弹药了”,且武器、运输车辆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均已为国民政府自身的能力所难及。到达东北后,魏德迈发现,由于枪械弹药补充的严重不足,原来由美国在印度装备和训练的新六军已不再是当年的新六军。其军长廖耀湘告诉魏,新六军在东北“消耗很大,又不能休整补充,完全被拖垮了”;在枪弹方面,“自动武器大都消磨太厉害,冲锋枪有好多已不能连发。”“自动武器和迫击炮没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尤以炮弹奇缺”;在运输工具方面,“汽车和其他特种车辆,都已到报废年龄”;在士气上,“新六军战斗力赶不上当年的/3,官兵素质减低,士气战志都低。”

[注释]廖耀湘、杜建时:《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美蒋勾结的内幕情况》,《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第59~60页。

  

对于械弹的短缺程度及其影响之深,连魏德迈都始料未及。

民主联军的火炮

战争,拼的是后勤,拼的是财力。国共内战,一方越打越没有物资弹药支撑,一方越打越有,而且是二战时期的 装备,当时,共军各纵队不仅有各式火炮,迫击炮团,有战车,甚至已经装备了令人恐怖的MM榴弹炮!年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称“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交给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余门,坦克辆,飞机86架,机枪约挺,汽车余辆等等)。

东北野战军进关时,部队是2个纵队48个师,一个炮兵纵队,再加上坦克部队等83万人。

两军的装备实力,从两年的时间,可以看出来明显变化。年5月,杜聿明远征军一个团可以轻易打垮林彪一个纵队(一个军);年9月,林彪50万人可以在3个小时内吃掉范汉杰0万人,转头再吃掉廖耀湘野战兵团0万人。长春郑洞国的十万人也在两天之内投降。

东北野战军,在苏联老大哥的借花献佛调教之下,不复吴下阿蒙!与越南绝口不提中共在抗法援越、抗美援越的卓越贡献,朝鲜绝口不提 挽狂澜于既倒,我们也从不提辽沈战役中,苏联所起到的定海神针作用。看来,大恩不言谢,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胜利之后,中共拿下全国已是如囊中之物。而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仍然不明白局势变化,仍然要求毛和蒋划江而治,不支持解放军强渡长江。自然,斯大林不会心疼解放军的伤亡。一如东西德,一如北约华约,分起来,挺好!好管,利益也能够 化。

可惜,毛蒋都不是德国人,咱们中国人要的就是一统天下。翅膀硬起来的毛不顾斯大林之反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终于,把蒋总统赶到了台湾。

电影《开国大典》里描摹,斯大林接见毛泽东时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的确是斯大林的心声,中苏日后争斗的伏笔也由此埋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jj/1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