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像马斯克那样的天才?
鲁迅先生的一番话一针见血指出了其中原因!
98年前,也就是年,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这篇文章中写道: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他还大比方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由此可见,我们要想多出像马斯克那样的天才人物,首先要有天才成长的土壤,以及好的文化环境。
至于好的土壤,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多包容鼓励天才,少批评打击天才。而不是看见奇怪的动物就保护起来,看见奇怪的人就视为另类,肆意排挤打压。
我们自己虽然成不了天才,但要肯做守护天才的土壤,既不要排挤天才,也不要捧天才,搞什么“造神运动”,要不然最后必然又会将神打倒。
因为,那些捧天才的人和后来踩天才的人,永远都是同一批人。而这也是人类的劣根性所在,很难根除,只能避免!
再说文化环境,这可不是小的个人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像专家、教授、学者等等这样的大人物来引领。
就如《论语》中所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这番话就是在强调大人物做好引领和表率的重要性。
老百姓人数众多,就像这漫无边际的野草,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往哪里倒,非常身不由己。
只可惜,我们的文化环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总是在强调集体的统一性,而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最终导致很多“准天才”还未成熟,就被扼杀在了摇篮。
儿子的同班同学,作文写得非常好,但是考试的时候,被老师扣了十几分。老师的解释是:如果他的作文放在高中,肯定是满分,但是现在小学阶段,不需要他写那么深奥的议论文,因此按照答题标准,扣了他十几分。
这是多么的可悲啊!我们的文化环境对平庸者如此包容,但是对天才又非常不友好。他们宁愿要只会做题的机械、宁愿要都是标准答案的小镇做题家,也不认可极具创造力的天才人物。
难怪,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戴建业在采访中说: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这些教育从一开始就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是他所有才能中最重要的能力。
最后,我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结束本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于天才和创新的思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看完本文,大家作何感想呢?欢迎留言互动,精彩的评论我会置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