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议论文,不似散文多情,不似诗词朦胧,更不似说明文细心,却闪烁着令人赞服的理性光辉。“议论文好教不好学”,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往往可以从议论文教学中窥见一二。一味追求好教,不过是为了便利自己。而尊重学生的感受,顺应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去教,才是有温度的语文教育,才是诗意语文人应有的美好姿态。今天让我们走进赵老师执教议论文公开课的教学感悟,共同见证她上下求索的成长足迹……
(济南市北坦小学董亚君)
作者简介赵小越,文学硕士,吉林省白山市作协会员,现在吉林省白山市八一希望学校任中学语文教师。辅导学生作文在市里获二等奖、三等奖,征文比赛获市里一等奖,并获区里“青峰杯”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喜爱写作,在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并在今年九月参加了吉林省作家协会举办的青年作家研修班。已发表教学论文三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时光随每日作业本上批阅的红色日期跳跃着。我教的孩子已上初三。近日,区进修学校给初三教师定的研磨课体裁为议论文。我爱文学,爱写作,但我几乎不曾涉及议论文,可以说,议论文教学对我来讲很陌生。虽说我在高中任教一年,高中作文普遍要求写议论文,但也只是限于作文,平日教学均以现代散文、传统文言文和诗词为主。议论文似乎与说明文一样,不是语文课本中的宠儿,时间紧迫时甚至可以被弃置不顾。这似乎是语文课本中一个不成文规定,也是老师们容易犯的认知错误:体裁重视不均。
研课阶段前几日,我在长春培训,26日回来上班,27日讲课。经验欠缺、睡眠匮乏、时间仓促,种种因素交缠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我执教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难度不大,我却讲得逻辑混乱,学生理解不佳。我下课调查才知晓,部分学生关于补写论据的作业布置不甚明白。说实话,我自己对文本研究尚且不深,思考问题还停留在“如何讲议论文”上,而不是“如何讲好议论文”。记得和教研员赵老师交流时,我满怀歉意地对她说,我还不太会讲议论文。
赵老师十分敬业,给我指出了很多问题,也提了很多建议。林林总总,我将自己的问题归结为:没有备好学生,没有理清思路,没有学以致用。比如,“格物致知”可解释为“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即平日常说的“要多观察才会有收获”,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词汇。可我在讲课时,没有化难为易,以致于学生始终对这篇文章有距离感,没有更深入地去理解体会。
因此,磨课阶段我决定“一雪前耻”,尽最大努力把问题减到最少。
我认真分析了之前讲课思路:从前,我对于议论文讲解过分侧重于结构,以为将重点放在理清议论文三要素即可,却忽略了“议论文本身也是文本”的本质。
磨课阶段,我准备讲本册最难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上节课讲得不理想,也许应该选个简单些的议论文。可我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偏想找一个难题攻克,也许和我要强的性格有关吧。
我是这样准备我磨课阶段公开课的:
首先,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看文本、看教案、看参考书、看网上视频,找拓展资料,了解大师是如何讲本课,如何设置问题,采取什么方式互动等,脑子里先大致有个印象,定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其次,罗列所有资料。自己动手写教学设计,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把自己想法和要用的资料全部体现在文档中,思路混乱不要紧,把要讲的都写出来。
其三,梳理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要对应,问题设置要合理,逻辑要清晰,删除掉不需要的文字。
其四,幻灯片制作少而精。按照教学设计亲手制作幻灯片,制作原则是少而精,废话绝对不体现在幻灯片中。
最后,打印校对。教学设计和幻灯片制作好后,打印出来一份,幻灯片设置为一页六张,便于在上课时随时掌握课堂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再针对这两项,思考有无调整之处,有的话改正后再打印,形成最终稿件。
在准备过程中,我一直想,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驳论文呢?要结合实际,深入学生生活,举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例子来作为新课导入,先懂得了“驳论文”相关的知识含义,再讲文章。想到现在的孩子们最喜欢上体育课,于是,我将主题定为“学校应该取消初三学生体育课”。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讨论上来,激起学生的反驳意识,渗透驳论文的知识点。我和学生在课前探讨了到底该不该上体育课的问题,结果当然以他们的胜利而告终。但我的目的也悄然达到了,学生理解知识点,对文章的结构也清晰了。
这就是本次我执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磨课的全过程。历时五天,我一点一点研磨教学设计,思考怎样更好地设计问题,如何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感谢我们学校的培训员徐丽老师,在准备阶段对我启发很大,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还特意帮我找优秀老师的课件,使我获益匪浅。
讲课当天,许多老师都来听我的课,我按照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和幻灯片,循循渐进,步步深入,更令我惊喜的是,在总结驳论文教学重点时,一位语文基础弱的学生竟将答案脱口而出。从大家迫不及待想回答问题的眼神中,我意识到我“备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下课时,看到赵老师满脸的笑容,我忐忑的心才终于放松了一点。接下来评课环节,赵老师说我进步非常大,我心里着实高兴。虽然此次讲课也有不足,但相比上次确实有了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此次磨课,使我意识到议论文的独特魅力,它不似散文多情,不似诗词朦胧,更不似说明文细心,却闪烁着令人赞服的理性光辉,让世间如雨后彩虹,澄澈明晰。
通过这次磨课,更使我进一步明白讲好课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尽量多学习前辈们的教学经验,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心里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师要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即使老师有一桶水,却没有让学生享受到被灌溉的澄明透彻,也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
语文长河浩如星海,议论文宛如舟楫中的木桨,只要运用得当,终会承载我们看到曙光。语文世界广博无边,愈仰望愈崇高,愈崇高愈敬畏,愈敬畏愈精钻,足以使人一生为之倾倒。
日日穿行于语文这座大森林,愈发觉得语文教研这条路还很长很长......
第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本期责编:济南市北坦小学董亚君
诗意语文工作室由“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领衔。目前已广纳全国23省、4个直辖市、3个自治区位语文教师。工作室线上线下结合,打破空间限制,开展了丰富多彩而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目前,工作室已结集出版《高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点评》等三部文集,编写六部初中读本,二十一部名著导读,并于年获得牡丹江市创新成果奖。工作室正在引领有情怀,有理想,有境界的语文人走向诗意的远方!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黑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任教于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诗意语文”的倡导者,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年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获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大赛一等奖,兼任全国多所大学硕士生导师。应邀在全国五十几个城市讲座授课,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千江有水千江月》《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等六部专著。其“诗意语文”入选“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之一,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董一菲诗意语文
唤醒生命中的诗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