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首页
满分作文介绍
满分作文发展
满分作文优势
满分作文市场
满分作文前景
满分作文资源

十月松阳行组诗,真是难为著名诗人

年《十月·长篇小说》第3期,推出了“歌咏新时代·松阳行”组诗。共推出了26位“著名诗人”,每位诗人一首,或者是两首诗作,总数应该超过了30首。有点意思的是,明明是“长篇小说”,却非要拿出版面来发表诗歌作品。看来,《十月·长篇小说》对诗歌是“真爱”啊。

图片来源于《十月》

显然,这是一帮“著名诗人”到松阳采风的结晶。包括胡弦、娜夜、沈苇、龚学敏、李南等,这些名字确实“如雷贯耳”,至少在诗坛是如此。采风活动,有点类似于命题作文。组织者邀请你去了,那也不是白去的,起码要创作一首诗。

因此,各大“著名诗人”同写某个地方的诗歌作品,就喷薄而出了。这确实是现在诗坛的一大“盛景”,起码是前无古人的。至于后有没有来者,那答案也是肯定的了。至少目前,诗坛采风盛行,一群“著名诗人”,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总要写首诗交代交代的。

对于“命题作文”,是上学时最头疼的事了。非要围绕着某个主题,写上它字以上。在考试时时间有限,紧迫之感萦绕心头。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左思右想……好不容易凑了些字数,数了又数,一到之,就大舒一口气。至于主题是否突出,前后是否连贯,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十月·长篇小说》这次推出的“歌咏新时代·松阳行”,读完就有了这种感觉——只是为了交差。就拿第一首,胡弦的《松阳记忆:镇,或秘镇》来说吧。这首诗不短,写得好像也挺有“诗意”。但这首诗除了题目里有“松阳”二字外,整首诗其实好像与松阳有关,又好像与松阳无关。

图片来源于《十月》

啥意思?就是说,胡弦这首诗题目换成其他地方也是毫无违和感的。只要那里有小镇,有几栋看起来挺古的建筑就可以了。而这样的地方,在现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诗歌作品,是否给这种采风活动提供了一种模板?以后无论在哪里采风,就这样写吧,准没错。

这就像命题作文时,老师也告诉过我们写作的“套路”。无论什么题目,按照这个套路去写,虽然得不了满分,但及格是毫无问题的。可我偏偏不喜欢套路,因此,我语文考试作文向来及不了格。

像胡弦这首《松阳记忆:镇,或秘镇》,非要采风才能写得出吗?应该不是。采风之后,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灵感,然后就有不同以往的创作吗?我看未必。写诗的灵感(或者叫冲动更贴切),首先得是“有感而发”。而一群诗人集体去采风,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再座谈座谈,就一定会“有感而发”了?我看未必。

图片来源于《十月》

如果是这样,那写诗就好办了。诗人们用不着居住在某个地方,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行万里路,写万首诗。但我们的诗人们,显然是不乐意于这样的生活的。他们还是喜欢住在某个地方,有座房子,还得有个大书房。倒上茶,或者咖啡,然后臆想起来。

所以,诗坛采风,其实著名诗人们也不热衷于此。但他们为啥又要去呢?当然不是为了调节生活。要调节生活,自己独自出行多好?不自由多了吗?想到哪里就去哪里,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所以,诗坛采风,集体出动是关键。一群著名诗人一起行动,就容易撞出火花?也未必。不过他们聚在一起,多了交流倒是真的,混个脸熟,以后有事就好办多了。而且,这样的采风活动,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因此,这样的采风,其实也是一种宣告:这位诗人在诗坛不一般啦!

因此,诗坛采风,不在乎采风之后的诗作如何。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也没啥大不了。但风是一定要采的,举办地需要,举办者需要,著名诗人们需要,可谓是一举多得。唯独读者不需要,但诗坛又啥时候想到过还有读者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jj/16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