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晚睡前看了一部名叫《ChangingBatteries》的奥斯卡获奖短片。
有评价说,这部短片全长只有五分多钟,全程没有一句对白,但是却在上映之后,看哭了上亿人。
这部只有五分钟的影片翻译过来的中文名叫《更换电池》,是年马来西亚的一部无声动画微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讲述了一个机器人和一位老婆婆之间的感人故事。
我很支持家长们带孩子一起欣赏观看这部动画短片作品,因为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感悟到关于亲情、陪伴和死亡的真谛。
站在现实角度来说,做家长的养育孩子肯定也都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所成,谈不及利益回报,但也期望孩子能够体谅父母的辛劳,可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虽说期待孩子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而拼搏努力,但当做父母的到了垂暮之年,人心都会产生一份落寞,渴望子孙满堂的成就感与归属感。可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留守老人的实例让人感到心寒怜惜。
同样的,还有家长们在教育中经常容易忽视与避讳的死亡教育。
有关于这些话题与现象,家长们都可以借助这部短片作品来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一:催泪短片《换电池》
本片是线性叙事手法,故事的脉络清晰。片头呈现一个略显孤独、寂寞的小屋子,然后镜头切换都屋内的摆设:一家三口的相片、电话与日历。这三样物品都是老奶奶最重视的——亲情。相片是家庭温暖的见证,电话是老奶奶对家人问候的期待,日历隐喻老奶奶每一天的孤独。这一切的摆设象征着过去美好以及未来的落空。
而有一天,老人家收到了一个快递,她拆开箱子,首先看到的是儿子写的一封信:亲爱的妈妈,我很抱歉这次也不能回来陪伴你,不过我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在看完了信的内容后,老婆婆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了失望与难过,还夹杂着一丝的愤懑,但她还是拆开了剩下来的箱子,发现原来儿子送给她了一个智能机器人,想让这个机器人代替他来陪伴自己。
虽然失望,但是老人家还是启动了小机器人的开关。这个小家伙的外形设计的很是可爱,大大的眼睛圆溜溜的,而且特别勤奋能干,家务活几乎都包了,还细心的帮助照顾老婆婆种植的花朵。
可是老婆婆似乎还是存在着一些怨气,对待小机器人也并没有展露过多的笑容,俨然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冰冷的机器罢了。
然而就在一次老婆婆不小心在客厅沙发上睡着了,醒来以后惊讶的发现身上被小机器人帮忙盖上了毛毯,再看到小机器似乎一直陪伴在身边,正看着电视上的饮料广告,一脸的憧憬。
老婆婆感觉自己的心似乎流动过一丝暖流,从那开始,她对待小机器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其实从小机器人到来后,影片的音乐便切换成了轻松的乐曲。轻快乐曲给人听觉上美好的享受,能够唤醒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即便没有一句台词,我们也不会有过多的遗憾。音乐的变化暗示老奶奶生活的转变,音乐的转变与主人公的心境遥相呼应。
小机器人和老奶奶的生活开始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奶奶还不忘小机器人对饮料的渴望,专门去给小机器人买了过来。
然而小机器人毕竟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是需要依靠电力才可以启动的,当电池耗尽电后,老奶奶需要及时的去拿新的电池换上。
买饮料的时间似乎是固定的,有一天小机器人拿着日历来到老奶奶面前表现的很兴奋,老奶奶也展露出慈爱的表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饮料购买劵,让小机器人去拿自己挂在屋里的帽子。
可意外到来的却很是突然,小机器人拿好了帽子出来后发现老奶奶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任凭他如何呼唤和触碰都无动于衷,身为机器人的它以为老奶奶同自己一样是没电了,所里赶紧回到屋里从抽屉拿出电池,小心翼翼的放进老奶奶的衣服口袋里,然后满是期待的看着老奶奶,却还是没能见到老奶奶重启。
他还是不肯放弃,又拿来了更多电池,放进老奶奶的口袋里,但还是未能所愿。
他仿佛是知道了什么,又仿佛在说服自己,短片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小机器人一直都没有离去,还是依旧每日整理家务和浇花,他还是坐在那摇椅旁,看着远方的夕阳西下,恍惚间,好像看到了老奶奶慢慢的向自己走近。
小机器人开心的拿出一直收藏在自己身体里我的饮料购买券,然后牵着老奶奶的手,幸福的走向远方…
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令人陷入沉思的话: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短片中的老奶奶其实就是典型的留守老人,本该是享受子孙满堂阖家欢乐的年龄,却独自一个人居住在小木屋里,从儿子的来信和老人落寞的表情可以看出,老人的儿子很少花时间回家陪伴和看望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也是隐隐不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给孩子说过类似的警告,给孩子说以后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有孩子相伴,好在有小机器人相陪,它在老婆婆孤单的时候来到她的身边,他们相依为命,生死相随。这是一个心碎而又温暖的故事。看完我久久缓不过神来,不知道老人的孩子多久才会发现他的母亲已经永远的离去。
董卿在《朗读者》中曾说过: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三:请不要回避死亡教育
在短片中,老奶奶常常坐在门口看夕阳,夕阳象征是人的暮年,那把摇摇椅是衰老的象征。这一切都暗示老奶奶对迟暮之年无人陪伴的感伤与悲伤。还有当老人去世的时候,小机器人的疑惑不解以及想要给老奶奶换电池的做法,相信孩子们肯定也会提出同样的疑惑:
老奶奶这是怎么了?是睡着了么,还是真的没电了?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亡是非常忌讳的一个词,是不吉利的,所以在教育方面,家长们也很少主动向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科普。
但其实死亡教育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敢于直面死亡,而不至于当死亡事件来临的时候,产生的巨大冲击与落差导致更严重的心理伤害出现。
所以说,家长不要回避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科普,借由这部作品,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说明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的道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需要生命更替与延续。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活着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如何实现让人生更加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把握。
《换电池》这部动画短片所表达的内涵很好理解,但却非常的反映现实同时给人深深的心灵触动,家长们应该花时间带着孩子一起欣赏,毕竟关于亲情、陪伴和死亡,都是孩子人生必上的课程。
我是杨庆红,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