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重视课外阅读,我只能这样告诉他——没有阅读,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希望。我们五(1)中队从未放弃过对阅读的渴望,在前几个学期的基础上,我们的书香班级建设又有了新的创新。一、营造浓厚的书香之“气”。
我觉得班级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为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书香充盈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1、布置书香教室,建设班级硬环境。
书籍是智慧的源泉,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为学生选择一批优秀的书籍是重中之重。看过《好饿的毛毛虫》吗?那条可爱的毛毛虫吃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终于有一天破茧成蝶,展翅高飞。今天,我们也要像毛毛虫一样一本一本地“吃”书,吃“绿色”的好书,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会破茧成蝶2、营造书香教室,建设书香班级的软环境。为什么有的孩子宁愿把时间花在无聊的追逐打闹中,也不喜欢看书呢?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那么,拿什么去吸引他们?答案是——用好书。所以,学校开设了图书馆,每星期都允许学生借一本书。许多班级创建了图书角,允许学生定期借阅。这一学期我在借书的方式上作了新的尝试。首先我采取了一周轮换一次书籍的方法。每周一我将图书角中的书随机发到学生的手中,每生一本。拿到书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得到自己喜欢的书。第二周再从每一位同学的手上收回一本书。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图书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只需要五分钟。对于学业非常紧张的我们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我认为这还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我彻底开放了班级图书角。每一位同学随时、随地可以到书墙上去取自己喜欢的书籍,看完后再放回去。也许,有几本书会在传阅的过程中失踪。但是,我们得到的大于我们可能失去的。丢了几本书可以再买回来,可逝去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丢失的阅读的种子再也不会回来。自从开放了班级图书角后,热爱阅读的种子真正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底里发芽了。二、营造简单有效的书香之“径”。
1、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当每天读书半小时不只是停留在口号,而是化成一种习惯时,受益的将不止是一个人的一辈子。每一个早上,当我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里面再也没有七嘴八舌的喧闹和无所事事的迷茫,有的只是阅读时那一个个专注的眼神。每一个课间,尽管我再三要求要好好休息,可总是还有好几个赶不走的身影在津津有味地咀嚼书的滋味。每一次考试,他们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一落千丈。厚实的积累让为他们的知识结构搭建了一个牢牢的支架,有了这个支架,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我有信心,他们会走得越来越轻松。
2、大家共读一本书。
自由阅读是一种乐趣,共同阅读也是一种乐趣。而且共同阅读可以激发自由阅读的兴趣。这一个学期,我们全班共同阅读了四部名著,它们分别是《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这些书我们做到人手一本。我们还共同走近了两位作家,他们是林海音和朱自清,共同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有“斑斓多资的民俗文化”、“自救自护知识”、“奥运英雄”等。我们有时进行网上交流,有时在语文课上进行主题交流,有时则简单地读一读大家写的读书笔记,见缝插针。我们不追求花哨的活动形式。因为,只有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才是最动人风景。所以,和同学们分享彼此独特的见解便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3、自由阅读,和大师对话。
我们要引领孩子与书本对话,与大师对话。光读不悟的阅读是不可想象的,孩子们只有和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真正的爱上读书。于是,我坚持让孩子们写读书笔记,谈自已所读,所思,所感。我希望“边读边思”能成为学生阅读的一个习惯。书是死的,看书的人是活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改孩子们的读书笔记是一种享受,因为,我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的生命体。我有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中交流,尽管有的内向的同学声音很轻,但所有的听众都是竖起耳朵拼命地听着,生怕遗漏哪一个字。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感受,分享着彼此的感动。或许,每个人天生都有分享思想的需要。这些就是这一个学期我在书香班级建设方面所作的尝试。当我看到孩子们看书时那幸福的眼神时,我想,这一切是值得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欣喜地看到,株株幼苗在书香的淋浴下茁壮成长。其实,我们的读书活动只是学生一生中读书生涯一个起点,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书、知书、懂书、用书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将引领学生行走在书香的大道上。
全民阅读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dd/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