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
首页
白山简介
白山地点
白山市场
白山要闻
白山发展
白山天气
白山旅游
白山信息

要闻吉林省10年造林育草近4000万

吉林,我国农业大省。近10年来,粮食产量连续增长,去年、今年均突破亿斤,居全国第四,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粮食商品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前列,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0年稳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为国家粮食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另一幅绿色画卷在吉林大地上徐徐展开:十年来,完成造林育草面积近万亩,林地面积达到1.2亿亩,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昔日盐碱侵蚀风沙地,如今地下水位回升,湿地快速恢复,东方白鹤、丹顶鹤等珍稀候鸟重归栖息。

在审视自身资源环境、产业优劣的基础上,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已深深融入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这片土地上的绿色,从未像现在这样诱人。

■看政策

资源消耗有上线

环境质量有底线

“金色的粮仓、黑色的沃土、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生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吉林最大特色、最宝贵财富和最突出优势,也是未来发展重大潜力和重要品牌。”这样的认识在吉林广大人民群众中凝聚起新的共识: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产业、区位等独特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封山育林、封草禁牧、退耕还林、河湖连通、十年美化,一个个重大生态工程在吉林实施,生态环境随之巨变。因矿而生的白山市积极谋划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成为经济主导,实现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身”。白城市则通过河湖连通工程、植树造林、土地整理等措施,一改风沙干旱碱面貌,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跃居全省前列。

为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吉林省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此外还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设定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看行动

河湖连通盐碱地变良田

棵棵红松点缀小桥流水,松江河林业局开峰林场工人于秀山的新家就在这里。“以前在山上住30多平方米的平房,砍柴烧火,刮风下雨不抗冻。”于秀山是实施生态移民的首批受益者之一,截至年年末,该局已有8个林场整体搬迁,完成生态移民户。

“把人从深山老林里搬出来就是对森林的最好保护,根据测算,每人每年可减少1.5立方米社会性的资源消耗。”松江河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庄培全说。

与东部山区的森林保护不同,吉林省中部地区对黑土地治理非常迫切。我国产粮状元榆树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和保护黑土地。“自然情况下形成1厘米的黑土需要三四百年,不能再透支黑土地了。”榆树市委书记冯善国说。

从黑土区往西,便是以风沙干旱碱著称的“八百里瀚海”的吉林西部。这里水资源严重匮乏,年降水量不足毫米,但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全省旱灾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方。目前,一场以排灌蓄提引为重点的水资源全面整理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将个自然湖泊连通,形成河网密布的水系,济旱防洪,增粮减灾。

白城市委书记李晋修说,白城坚持把河湖连通工程作为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稳步实现粮食增产的重点工程,不断推动重要湿地核心区生态移民,加快绿化造林,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看数字

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43.8%

在吉林,生态建设成为系统推进的顶层设计,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设计的重点。

有几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吉林省森林覆盖率为27.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亿多立方米;到年,森林覆盖率35.9%,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蓄积量7.6亿立方米,列全国第六位,木材生产量占全国第二位;到年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3.8%,活立木蓄积量为9.56亿立方米。

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说,集团组建20年,有林地面积达到万公顷,增加8万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8亿立方米,已恢复到开发初期水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达到.95立方米,接近开发初期.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已开发林区之首。

作为北半球同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吉林长白山地区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推进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野生虎、豹、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频频现身长白山林区。目前,吉林省已建立湿地保护区21个,湿地公园20个,全省39.3%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在吉林西部,经过多年的引水、造绿、整地,昔日盐碱、风沙、贫穷的地区逐步显示出勃勃生机。近5年来,这一地区粮食增产量占同期吉林省粮食增产量的65.9%。









































小腿白癜风泡洗药方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sc/6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