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剡溪水·共筑故乡美
有些人喜欢画瓷,但是在嵊州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画瓷的地方,现在有一家可以静心画瓷的地方,吸引了不少的同好者一试身手,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
从越风美校到越风美“窑”
作者马丽萍
北直街到底,号上坡,越风美校旧址。沿路上行,鬓边,不时掠过低垂的蔓藤。
院内草木蓁蓁。有秋叶落下来,悄无声息。挂着学校牌子的办公室,透过阳光的画室。一切都是时光的影子。
有人早早来了,在安静的厅堂间作画,画笔触及的,不是画纸,而是瓷。瓷盘、瓷碗、瓷器。旁边的工坊里,堆着从景德镇运来的瓷泥。拉坯机旋转,灵巧的双手舞动,一个小小的瓷瓶生坯瞬间成型。不远处的小窑炉里,一批瓷画正在高温中锻烧,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
瓷画,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喻潇芳说,多年以前,我就想把这种文创艺术引进到嵊州。多年以后,终于如愿。
她将它命名为“越风窑”。一个集制瓷、画瓷、烧瓷于一体的艺术工坊。
喻潇芳,新水墨画画家,涉猎中西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发表、展出并获奖。她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越风美校校长。
年9月,喻潇芳和丈夫、工笔画家吕如达一起创办越风美校。私人办学,个中太多辛苦和心力交瘁,不足为人道。欣慰的是,20年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学生中3次获全省专业高考最高分。年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先进学校。
年,因场地原因等,越风美校转为社会培训。彼时,吕如达夫妇也年岁渐高。有人劝他们,忙碌了一辈子,可以轻松一些了,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出去旅旅游,闲时绘绘画。
其实,这样的生活,忙里偷闲,一直都有。只不过,不是别人口中纯粹的旅游、休闲。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去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到甘肃、内蒙采风写生。夫妻俩还双双受邀参加中国书画名家艺术精品世界巡回展,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埃及等国作文化交流。前些时日,又去往雪域高原西藏,画了一大把的写生回来。
个性执著,喜欢新鲜事物,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年轻人的喻潇芳总觉得还有心愿未了。她说,越风美校是全省最早的民办美术专业学校,办了20多年,不想把这块牌子就这样丢弃掉。
她想做瓷画。再创一个与美术有关的“越风”品牌。
这并非心血来潮。数年之前,她将创作重心从新水墨画转到瓷画,并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年,她创作的青花瓷瓶《G20地标》20件全部由杭州档案馆永久收藏。她对传统的瓷画题材进行创新,画上戏剧脸谱,与吕如达的花鸟瓷瓶一样受到大家的喜爱。
陶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在瓷器上绘画,从传统中国画、民间绘画、装饰绘画中吸取养分,进行二次创作,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固有思维,激发新的创作思路。再经过烈火锻造,这个过程,是时间与艺术、艺术与艺术的互相致敬和交融。亦是她喜欢的理由。
她想把这种喜欢与众人分享。
吕如达很支持妻子的想法。当然,他有他自己赞同的理由。嵊州文化底蕴深厚,手工艺文明更是历史悠久,万年小黄山出土的陶器、千年贵门南宋碗窑,都是真实的历史见证。
夫妇俩开始走南闯北“瓷上留痕”。多次赴瓷都景德镇,又去到广东中山,就想在越风美术学校的空间,留瓷画一席之地。日前,在广东中山大盛陶艺和江西景德镇一些瓷器专家的支持下,“越风窑”在越风美术学校试烧成功。
据介绍,越风窑目前集制瓷、画瓷、烧瓷于一体。体验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不同造型的瓷坯,然后在上面进行创作,再经过锻烧,成为独一无二的瓷画作品。瓷上作画可分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上彩是先将生坯在℃至℃左右的窑火中烧成白瓷坯,用色料在上面绘饰各种图案后,最后在℃至℃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所以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但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釉下彩是指先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然后进入高温窑经℃烧制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
瓷画入目是瓷的温润莹白和墨的素淡清秀相结合,一勾一画以墨作笔、瓷坯为纸,成就瓷上丹青。
对于瓷画的受众,喻潇芳一点不担心,她说,时代在进步,瓷画也在向多元化和自由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方向发展,瓷画既可作为艺术品,也可作为实用品,还可以作为壁画、挂饰等等。可以学习制瓷的匠人之心,也可品赏美术、书法的艺术之美。果然,越风窑不仅有上海、杭州、绍兴的瓷画、美术爱好者特意赶来,连台湾客人、书画界大家也都闻讯而来。
吕如达擅长工笔花鸟,重传统、细节,喻潇芳喜新水墨,崇尚简洁抽象。于是,在艺术的执著上,夫妇俩有探讨,也有分歧。生活中,一个简单寡言,一个争强好胜;一个是“吃饭最好肚皮有个门,饭往里一倒,门一关就完事;穿衣也一样,只要能遮风避寒就行”,一个是“艺术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与众不同的美”。但说到底,对艺术的爱与追求,却始终如一,殊途同归。多年以前,吕如达创作《看花一夜到天明》,感悟道:
“养花常因忘浇水而枯萎,只有一盆仙人球在阳台上由露水滋养,还年年开出白花,那天半夜竟一下子开出二十多朵,满屋生香。我连夜写生至拂晓,犹兴奋不已。窗外曙色熹微,逆光里的白色显得更加皎洁柔美。作此图后,常使用逆光取景,古人所不为,观之新鲜。”对于越风窑,二人说就是那举夜绽放的仙人球花,不眠不休,只为一撷芳华。
摄影:马海云
作者:马丽萍
资深媒体人喜欢文字
“跨越·醉美村堂”航拍大展
石璜镇白雁坑村——“跨越·醉美村堂”航拍大展(30)
白雁坑村距石璜镇镇区20公里,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有白垩纪早期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崩塌遗迹造就的“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景观,也是全国生态文化村,村内有绍兴市最高点西白山主峰。
谷来镇竹溪村——“跨越·醉美村堂”航拍大展(31)
谷来镇竹溪村位于嵊州市西北部,会稽山脉中段,小舜江源头,古时此地沿溪两边均为苦竹林,故名苦竹溪。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嵊州城关出西门第一村”之说。以旗杆台门为中心,构成多平米的清代古建筑群,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中国传统村落。
“跨越?醉美村堂”航拍大展获奖视频将最高奖励元,欢迎参展。(候选村庄和活动详情参见11月9日《嵊县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