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这几年变化大啊,你看这路多宽敞、多平坦。”“你看俺们那村部多气派,里边设施可齐全了,看个书读个报搞个活动啥的,可好了。”……盛夏时节,走进抚松县仙人桥镇河北村,绿意掩映,鲜花怒放,村居青瓦白墙整齐划一,街巷整洁干净规划有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田间地头、农舍院落,随处碰到的村民,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语气里都是满满的自豪。
自全市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白山市纪委监委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谋划推动,先后争取和投入资金多万元,通过采取“输血扶持”“造血生能”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所包保的河北村产业项目大有作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变化巨大,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
把脉问诊量身定做帮扶措施
河北村黑松谷景色秀美,野花品种繁多,从春至夏盛开不败,是养蜂采蜜的好地方。村里的贫困户陈富贵就在这里养蜂。蜜蜂在花间上下翻飞辛勤采蜜,就像陈富贵的日子,通过自己的双手一天天好起来,尝到了甜头也有了盼头。老实厚道的陈富贵说,是市纪委帮助他落实了一万块钱的养蜂资金,又帮着他协调了蜂房,让他把家族养蜂的手艺捡起来,现在已有40多箱蜂。
河北村是省级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集体经济薄弱,脱贫任务艰巨。面对这场脱贫攻坚硬仗,市纪委市监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得力干部驻村工作。
针对河北村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纪委市监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入村走访调研,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所急所盼,认真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与镇、村共同研究确定脱贫思路,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产业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将河北村建成人居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
为提高帮扶效率,市纪委市监委实行“零距离”帮扶制度,及时向河北村派驻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架起委机关干部和贫困村民沟通联系的桥梁,把一个个帮扶问题迅速传递到机关,一个个帮扶“金点子”及时反馈到村部,实现了“上下联手、共计帮扶”的工作局面。几年来,委机关共投入资金58.3万元,用于扶持河北村发展。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市纪委市监委请来各方面专家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让村民们在脱贫致富上学用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同时,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在村部建设图书广角,协调有关部门购置农作物栽培、食用菌养殖等实用技术图书余册,供村民学习使用。
准确把脉问诊才能对症“用药施治”。市纪委市监委派驻河北村第一书记于海言介绍说:“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我们为每家每户建立台账、制定合理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因事故致残的陈富贵有家族养蜂传统,就发挥其所长,帮他把养蜂搞起来;他的妻子常年从事粘火勺加工销售,就为她购买加工设备。目前,陈富贵一家年收入有3万多元。”
长效扶贫突出项目造血功能
大河有水小河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只有把集体经济搞活,让村集体富起来,才有能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路,白山市纪委市监委全力帮助河北村扶持集体经济项目,用扶贫项目反哺贫困户,取得良好效果。
贝母是一种名贵中草药,市场需求大、种植前景广阔。通过考察,市纪委市监委自投53.5万元,帮助村集体建设了50亩贝母种植基地。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民的精心侍弄下,去年已见到收益8余万元,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82户低保户人均增收元。今年上半年,市纪委市监委又协调8万余元投入贝母基地,据估算,至年,仅贝母种植一项,村集体收入将达到20万元左右。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选准路子看准项目至关重要。河北村和温泉疗养院近在咫尺,发展蔬菜种植不愁销路。市纪委市监委千方百计协调扶贫资金,建设21栋蔬菜大棚出租,每年收入3万元,这一项又使贫困户增收元。据悉,现有帮扶产业项目成果均已显现,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4万元,村里有了发展底气,村民有了致富动力。
输血不如造血。只有项目造血生血能力强,才能持续发展、后劲儿十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市纪委市监委从长远着眼,更加注重培养项目的造血功能,使其不断带来收益,巩固扶贫成果,让扶贫没有后顾之忧。
“光伏发电项目初步能够满足村部的取暖用电,每年可以为村集体节约5到6万元,既节省了能源也有效地利用了清洁能源,运行期间效果非常好,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驻村第一书记于海言介绍,年初以来,市纪委市监委共协调资金万元,为河北村上了光伏项目。光伏发电设备可以使用25年,村里和企业签订合同,发电除了提供村部取暖外,余电并网,收益由电网统一发放到村集体账户,用来扶持贫困户。从今年3月份光伏项目正式启动至6月份,村集体收入已近2万元。
从“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性扶贫”迈进,不仅需要村集体的力量,还要挖掘内生动力,发挥村里富户带贫户的引领作用。
村委会委员、致富带头人董成全从事人参加工行业收益不错,但苦于资金瓶颈无法发展壮大,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就帮着他跑贷款,支持他做大做强。“一方面是为了给其他村民打样子树标杆,带动有兴趣的村民成立合作社,一起发展人参加工产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贫困户和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介绍,目前,董成全的加工厂已经安排6个村民就业。
河北村地处温泉疗养院周边,村民有房子,居住环境好,院子里有原生态的农作物可作采摘。而城里人越来越衷情于乡风野趣的农家游,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市场也有需求。驻村工作队看准商机,动员村民开民宿搞旅游。民宿院里种着各样有机小菜,城里人过来休闲,自己采摘自己做,别有一番趣味,着实吸引了不少游客。眼前,村里第一家民宿“吴家大院”运营良好,吸引更多村民有了发展意向,未来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民生为本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村里环境比以前强多了,一进屯子,心情舒畅。瓦房清一色儿,白墙溜儿干净,大道上溜光。哪像以前,出门一身土一脚泥儿的。”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桂莲提起村里的变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她觉得自己的村子比县城都好都干净,说附近的村儿都羡慕他们。
在村民眼里,河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环境、好房子、好日子,美丽的乡村,幸福的生活,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
以人为本,精准扶贫。市纪委市监委积极争取将河北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万元,巷道建成水泥路,粉刷改造新建围墙,栽种花卉苗木,对主巷路和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全村绿化、亮化率达到%。改厕户,改造米防洪堤坝,完成边沟整治1米,农房换瓦、加保温层。协调省财政厅争取资金万元,建设河北村小流域治理和田间水泥路各延长米。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市纪委市监委协调县政府为该村配备4名专职环卫保洁员、垃圾桶30个、垃圾清运车2辆,做到垃圾日清日运,原有的“脏、乱、差”现象彻底改观。完成总投资60万的自来水改造和村民健身休闲广场项目,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长期困扰村民的冬季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老太太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老开心了。她总说这是托共产党的福。”贫困户孙忠兰的女儿宋利说,母亲活到90岁,头一回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市纪委市监委把一应居家生活用品都置办齐全了,拎包就可以入住。
市纪委市监委协调抚松县整合政策资金万元建设9户公租房,拨出专款4.8万元购买家具,达到“拎包入住、拉席上炕”的效果,解决了该村无房、危房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村文书初桂芹说:”在白山市纪委包保下,整个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市纪委李永杰书记还联系通化东宝集团,给我们村免费捐赠了三层楼的新村部。新村部功能齐全,老百姓办什么事都可方便了。”
建设新型村部,提高服务水平,凝人心聚人气。年,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永杰协调下,通化东宝集团为河北村免费捐建一所村部,总面积达平方米,使全村综合办公能力大大提高。新村部集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建、旅游、电商、娱乐健身等十大功能于一体,配套齐全,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标准化村部。新村部建立的电商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正在筹划将村里的人参加工厂、手工煎饼作坊、榨油厂、蜂蜜养殖户等整合起来,为他们的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统一标识、上网销售,进一步实现生产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
有了新村部,河北村利用旧村部成立了幸福餐厅。贫困户、贫困边缘户可以一天三顿按标准来幸福餐厅就餐,由贫困户个人、村集体两方面承担费用。无劳动能力、子女不在身边、有病或者遇到实际困难的村民,也可以来就餐。“‘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我们要贯彻好总书记要求。成立幸福餐厅,就是用光伏项目带来的分红反哺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到餐厅来吃饭,我们也可以送餐。”驻村第一书记于海言介绍。
盛夏的田野庄稼拔节,丰收在望。美丽宁静的河北村也将迎来硕果累累的季节。就在这篇稿子结束时,传来了好消息:该村被拟定为全省“百村引领、千村示范”示范村。
(白山市纪委监委曹泓)
(来源:清风白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