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标识。发展服务业是使白山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支撑,是白山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扩大服务业成长空间,抓住服务业“三新”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白山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服务业发展。
一、白山市服务业发展特点
“十二五”期间,白山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长,服务业占GDP比重也逐年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从年后逐年高于GDP增幅,白山市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打响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服务业呈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大特征。
(一)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亿元,同比增长7.6%;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12.5%。规上服务业增加值也呈稳健上升趋势,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二)服务业投资总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白山市服务业投资不断增长,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投入,组织实施万达水乐园、鲁能漫江旅游度假村等一批重点项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工业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使经济增速换挡而不失速,全市经济继续朝健康平稳的态势发展。年,服务业投资总量由“十二五”初期的.9亿元攀升到.5亿元,较年增加54.4亿元,同比增长28.3%。“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投资总量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随着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服务业投资有望继续增长。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目前,白山市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江源、浑江农商行和长白榆银村镇银行,新增健康服务业等3个院士工作站和林源春等6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释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潜力。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力拉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增长。年白山市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8.2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长19.7%,金融业存款余额.24亿元,增长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亿元,增长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
白山市近年来旅游潜力充分释放,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年旅游人数.76万次,同比增长16.77%;旅游收入.22亿元,增长25.35%。
(四)服务业企业就业容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高,会明显增加劳动需求。白山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呈现上升趋势,年,全市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8.89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为50%。人均创造增加值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劳动生产率高、成长性好等特点。服务业企业就业容纳能力不断增强。
二、白山市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服务业总量偏小,总量与增速不匹配
年白山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仅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4.1%,在九市(州)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总量排在第9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2.5%,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增速排在九市(州)第一位,增速快但总量小,增速与总量存在不匹配问题。
(二)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均
从区域来看,年全市4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在浑江区19户、抚松10户、江源6户和临江6户、靖宇5户、长白3户,38.8%的企业分布在浑江区,地区分布不均。从行业来看,4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道路运输业16户,占32.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文化艺术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这几个行业分别只有一户企业,均占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企业较少,仅占10%左右。
(三)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各项费用增加,盈利能力较弱
近年来,一直困扰着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资金紧张,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等难题,特别是费用、用工成本上升问题较为突出。白山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虽然部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但多数企业成本费用增长明显大于收入增长,年白山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分别增长64%和50.6%。
受内外经济放缓和内需不振等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经营压力加大等原因,白山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多数企业处于微利运行和亏损状况,亏损程度较上年有所加剧。
(四)企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平衡,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白山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布结构不平衡。企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性服务业,如道路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商务服务业及卫生行业等,而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文化娱乐业等新兴服务领域所占比重过低。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三线城市发展空间小、企业规模小,平均薪酬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三、白山服务业发展问题的根源
(一)受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影响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进。随着人均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农业演变为工业、然后升级为服务业,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白山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一直以高耗能的资源型工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上,年三产比重为8.2:55.7:36.1,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受地域分布影响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及其专业化程度提高到一定高度,对生产性服务需求才不断衍生和增加,只有一个城市收入水平提高后,生活性服务需求才会急剧膨胀。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是一个“山区”城市,受地域影响,白山一直以传统经济为主,长期以来一直以煤、林、铁“老三样”等传统产业为主,这些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使其对生产性服务要求衍生较慢,影响了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白山市服务业发展建议
服务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白山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加快优化经济结构,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稳步前进。当前白山“老三样”等传统产业面临资源枯竭、产能过剩、林业禁采、煤矿关闭等多重压力,白山市要调结构、稳增长就要做大做强“新五样”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推进服务业攻坚。
(一)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近年来不少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让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支撑。白山要基于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幸福产业”、餐饮和家政等“分享经济”以及网络约车、网上外卖、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服务业新经济,加快转换动能。新经济、新动能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也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优先发展旅游地方特色,促进服务业“柔性制造”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是长白山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这里土地肥沃、森林丰富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长白山鸭绿江大峡谷、临江市花山温泉度假村、抚松县露水河狩猎场、长白山温泉度假村、太平湖风景区、长白县望天鹅峡谷、苇沙河旅游度假区、长白山迷宫等。其中白山冬季旅游前景尤为广阔,拥有着环长白山、沿鸭绿江和松花江、跨中朝国界生态旅游圈。要发展地方旅游特色,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旅游开发内涵,创新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品质,做大发展规模;还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承载能力,加大以用户为中心,生产与消费相迎合的服务业“柔性制造”,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承载能力的增强。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文化创意、金融、生活服务业等领域,谋划大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等特色园区建设,对餐饮、宾馆、商场、家政服务、物流配送等传统服务业加大扶持力度,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加快转型和升级,扩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鲁能胜地等重点旅游项目,把长白山文化品牌及山水民情、民俗文化推向全国。
(三)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以及现代服务业投资力度
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服务业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继续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列入白山市重点的服务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将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产业投资项目全口径纳入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库,加强监测推进。白山市抚松县积极引进万达集团建立水上乐园,鲁能集团建立漫江旅游度假区;江源引进万方集团成立农商行,可以看出招商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未来还要积极招商引资,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
年白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1%,不到40%,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非流通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今后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着重发力,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市场营销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展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合作,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通过调整服务业投资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推动服务业发展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