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来自一个拥有20年教龄,深受家长和孩子信赖的优秀教师!
专栏包括:++++
真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范儿”是一个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的题目,写作的角度开放多元。这个话题,赋予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个性化表达的空间。题目所给材料也极具启发性和延展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范儿”密切贴近现实生活,紧紧抓住时代潮流,端庄大气而不失文化韵味,活泼跳脱而又接地气。命题的导向积极阳光,彰显社会正能量,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生可从时代、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维度切入,多层面展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叙说自己心目中“范儿”的风格、气派、情调、品位等。既可对“范儿”概论综观,也可对某种具体的“范儿”描写议论;既可刻画其外在形貌,也可着意于内在精神;既可写反映时代潮流的“范儿”,也可写体现传统文化的“范儿”;既可以叙事抒情,也可以议论分析;既可以大处着眼,钩玄提要,也可以由表及里,深入升华。
当然,“范儿”如材料所言,指好的、宣扬积极正能量的一面,但也不否定揭露批判社会负面现象的内容。
审题误区1.偷换概念而偏题。有考生将“范儿”理解为个性、自我、创新等等,这本无可非议,这些都是“范儿”的具体表现形式,只要围绕“范儿”铺展阐发也没有问题。但有些考生在作文过程中全篇核心词“范儿”被偷换,不是围绕“范儿”写,而变成一篇写个性、自我或创新等内容的文章。全篇几乎没有提到“范儿”,即便提到也只是开头结尾的“穿靴戴帽”。
2.理解不透而跑题。材料中明确指出“范儿”多指好的、正面的东西,材料也非常明确地将主旨导向积极健康的方向。部分考生理解题意不准,导致文章一味暴露社会负面现象,而最终没有回归到通过批判来倡导正能量的主题上来。
个别考生将这个题目理解为谈“社会流行语”,在文中大谈社会流行语的特征及意义,这很明显是没有很好地抓住题目核心词而跑题。
.现象罗列,缺少抽象点睛导致中心不明。有一部分考生的文章列举了很多有“范儿”的事例和现象,但是文章缺少议论和点睛之笔,导致文章成为一篇现象罗列、中心不明、缺乏形而上的思考和总结的习作。
满分作文我说“华夏范儿”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东西,在于“魂”。
——题记
身为华夏儿女,每每觉荣幸之至,因得为龙的传人,更因得以感悟与传承我炎黄独一无二的“华夏范儿”。
所谓“范儿”,即一种氛围,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一种融于骨血的风采,与每个民族的底蕴息息相关。各民族“范儿”各有特色,譬如德国的严谨“范儿”,美国的自由“范儿”等。而之所以说“华夏范儿”独一无二,是因为
剩余4%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