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进修教研活动
习熊璋老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心得体会
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语文等16门学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课程标准。而“信息科技”在此轮课程设置中落实为全国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科目。作为一名从教19年一线信息教师,我不胜欣喜,因为这是我从教以来的首次。
5月7日,在浑江区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组办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聆听了各位教授的精彩讲解,尤其是熊璋老师的解读让我感悟颇深。熊老师用“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作为讲解的开端,意为:终日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和日月一起运转,变通趋时,而这正是我们一线信息教师十几年如一日的真实写照。从年起,义务教育阶段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内容一直被组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且相关教学内容也较长时间没有系统性调整。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创新都被信息科技深刻影响。而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的原有内容已不足以支撑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所以在过去的五年中,教育部也已及时做出了一些必要的阶段性调整,并在年将“趣味编程入门”纳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但“信息科技”作为一门独立的课标科目是20年来的第一次。
在熊老师详细的课程解读中,我了解了本次信息科技课标的制定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课程的主线为:数据、信息、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并将跨学科主题作为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遴选了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主张创造学习的真实性,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让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并有效地服务于生活。从而启迪学生在信息科技中最重要的解问题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
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研究适应新课标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其次是开发、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探索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受学习“信息科技”的快乐!
在此次培训中,我明白了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教育要时代化,要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中,要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科技的社会。同时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更新知识体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优化自我专业技能,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新兴人才。
——作者:白山市浑江区第二实验小学范雯雯
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解读研讨会》
心得体会
年5月7日,在浑江区进修学校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直播课程学习,通过专家组的解读,让我在今后教学方向、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找到了指明灯,感觉像是夜空中找到了那颗照亮的星星,指引我前进,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是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信息科技的定位和学科价值新课标等内容透露出一个信号,就是信息科技课要承载中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功能。创新教育要落地,需要地课程去承担,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定位是为国家输送人才,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信息科技学科是必修课程,中国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这样的定位会让每一位从事信息科技的教师心潮澎湃!
二是通过学习让我明确了实施课程改革的方向,信息科技学科要从重操作转向重科学,从重知识转向重素质,从重精英转向重全体,从重城市学生转向重全体学生。这样的转变,必将促进信息科技学科在一线教学中的飞速发展。主题式教学、综合化教学、去知识中心化,面向整体发展目标,众多新的理念拓展着我的眼界,改变着我对于学科固有的一些认识,让我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的改革充满了信心。
总之,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未来可期,希望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一步步践行起来,实现学科的发展和教书育人的初衷,展现信息科技学科的魅力!
——作者:浑江区阳光小学胡欣薇
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解读研讨会》
心得体会
年5月7日,本人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解读研讨会。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在教育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现就本次研讨会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育转向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从“技术操作”到“学科核心素养”转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