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
健
婀
娜
真
功
夫
邓石如的江湖往事
市场所见最好的邓石如篆刻
拍品:中国嘉德
那年楚地,荒郊野岭,夜里的寺院四周俱寂;客游中的年轻人歇脚于此,几日到处浪游,今夜正好早早躺下休息。岂料夜半一伙强盗破门而入,先是打伤了羸弱的僧人,瞧见披衣而起冲出房门的年轻人,迎面就是一声怒吼,想给对方来个下马威;只是话音未落,年轻人直接一拳飞来击中面门,那人立马扑倒在地,血流如注,就这样被秒杀了。同伙一见形势不对赶紧蜂拥而上,但年轻人显然毫无惧色,手足并用,万招齐发,摧枯拉朽一并将几十人都收拾了。强盗们众不敌寡,夜月下狼狈逃窜,不一会,寺院也就渐渐恢复了宁静。
邓石如
~
这是乾隆三十七年()的事情。那年年轻人正好30岁,气刚力健,跟他平时足以制伏百人的功力相比,那天晚上的事情只是游玩路上的一点调剂,松松筋骨而已。由于乾隆皇帝不讲理的超长待机,当时距离嘉庆皇帝上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还无需避讳,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叫的是原名邓琰。不过这一战虽然打得荡气回肠,但“邓琰”这个名字在后来的中国武侠史上还是寂寂无闻;嘉庆皇帝登基时他都54岁了,因为名字跟皇帝重了一个字,他才不得不改名改字,从此以“邓石如”的名头行走于一个又一个江湖之间。
而那个有着“邓石如”的江湖,才是真正能施展他惊天神功的地方,在那里,这个名字足以改变历史。
邓石如名款及印鉴
采自邓石如《篆书朱韩山座右铭》
没上过几年学、走到哪都是竹杖芒鞋蹇驴的邓石如,在清代的艺术史上也像极了长衣飘飘的侠客:小时卖柴卖饼,长大卖字卖印,有点钱到处旅游声称四海为家,身在江湖信奉的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基本规矩——于是果然几乎一辈子穷苦,但是一身功夫、一肚子的清高绝不含糊;同时,他更是一个异数,正如那天晚上莫名其妙出现在陌生的僧寮中一样诡异,他的出现搅乱了很多事情本来的节奏,包括那场本来十拿九稳的抢劫,也包括清中期整个书法篆刻艺术的走向。不说什么力挽狂澜,但独将一条蹊径辟成大道,靠的确实是独门的功夫。
邓石如
篆书朱韩山座右铭
立轴水墨纸本
尺寸:×37cm,约3.5平尺
钤印:邓石如字顽伯、完白山人、凤桥麟坂旧茅庐
题识:顽伯邓石如
鉴藏印:曾藏罗叔言处、朗庵秘玩
展览:
1、和汉法书展览会,京都府立图书馆,年。
2、西泠印社展,东京、岐阜、大阪,年2月4日。(为庆祝西泠印社创立85周年)
出版:
1、《和汉法书展览会纪念帖》,油谷博文堂,年。
2、《书道艺术》第十卷,P53,中央公论社,年。
3、《西泠印社展图录》,P,读卖新闻社、西泠印社,年。
4、《清朝篆隶名品展图录》,P18,二玄社,年
5、《日本藏邓石如书法精选》,P22/23,陈振濂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年
著录:
《澄怀堂书画目录》卷八,山本悌二郎著,P99,年。
说明:此经罗振玉、林朗庵等人递藏。
此拍品见“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lot,与“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邓石如刻青田石印章”和lot“吴熙载刻吴云用青田石印章”为同一藏家藏品。
要理解邓石如对于清代艺术的意义,就不得看看他所生活的时代。
邓石如生于乾隆八年(),卒于嘉庆十年()年,在那段时间里,最牛的书法家有浓墨宰相刘墉,有淡墨探花王文治,还有翁方纲、铁保、伊秉绶等,画画方面有癫狂的扬州八怪,篆刻方面西泠八家中的前七家也都已经闪亮登场,各界基本算得上门派林立高手如云,而他能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占得一席之地,靠的肯定不是武功与颜值。他的秘笈,说简单了就是一种侠客般任性的“一意孤行”:在大家都还在写二王、写唐宋的时候,他尝试以北碑的笔法对书法进行实质性的改造;在大家已经忘记了篆书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把篆书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挖出来,并亲自示范这种古老的书体以后还可以怎么玩;在大家还跟在浙派后面拾点切刀牙慧的时候,他开启了“印从书出”的路子,还顺手带出了包世臣、吴让之两位同样名震江湖的门人,把“邓派”的山头给立了起来。总而言之,他一手捋着漂亮的胡子,一手打通着碑学、帖学的任督二脉,那潇洒飘逸的姿势惹得当朝宰相刘墉也忍不住要大呼一声“数千年来无此作矣”!
他只笑笑,跨下的驴子一登,哒哒哒顶开了清代金石艺术的大门,这以后的风起云涌,也就是此时他两袖里的一缕清风。
邓石如刻“新篁补旧竹”朱文印
边款:癸卯秋末客京口,梅甫先生属作石印数事,时风声、雨声、潮声、涛声、欸乃声与奏刀声相奔逐于江楼,斯数声者,欧阳子秋声赋中无之。爰补于此石云。古浣子邓琰记。
行走江湖,拳脚防身,带刀则能交朋友——当然,那是一把锋利的刻刀。四十一岁那年走到京口,朋友袁梅甫让他帮忙刻几方印,秋末天凉,在朋友江边的书楼江深草阁上,风声、雨声、潮声、涛声、欸乃声与奏刀声夹杂在一起,此时刀下的快意厮杀,邓石如说是欧阳修的《秋声赋》中也没有的奇妙感受。也许正是这分羁旅中难得的浪漫,让他在这一年刻出了几方很牛逼的印章,比如朱文“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比如白文“笔歌墨舞”,还有就是那两方给袁梅甫印:朱文“新篁补旧竹”,白文“见大则心泰,礼兴则民寿”。前两方当然是篆刻史上的扛鼎之作,而白文“见大则心泰,礼兴则民寿”一印,则是目前市场所能流通的最好的邓石如篆刻,没有之一。
邓石如刻青田石印章
印文:见大则心泰,礼兴则民寿
边款:见大则心泰,礼兴则民寿。邓琰为袁梅甫先生篆于石,时寓京口之江深草阁。
出版:
1、《完白山人印谱》第二册,P55,有正书局刊行,年。
2、《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第二册,P21,有正书局刊行,年。
3、《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十二卷,P23,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年。
4、《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第三册,P,茅子良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年。
5、《书の美·书法の起源から-日中书法名品展》P,サントリー美术馆出版,年。
6、《清代徽宗印风》(下),P24,黄惇编,重庆出版社出版,年。
7、《邓石如篆刻》P37,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年。
8、《篆刻全集》第六册,P25,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年。
9、《斗盦藏印》P59,谦慎书道会刊行,年。
10、《日中书法の传承》P,谦慎书道会刊行,年。
11、《怀玉印室藏印选》P29,北斗文会刊行,年。
12、《邓石如书法篆刻》P,吕章申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年。
13、《中国书法大师经典研究系列·邓石如》P,洪亮编,中国书店出版,年。
14、《中国闲章艺术集锦》P33,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6月。
15、《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下卷,P,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此拍品见“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与“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lot“邓石如篆书朱韩山座右铭”和lot“吴让之隶书欧阳修句”为同一藏家藏品。
正如邓琰的身影在中国武侠江湖中消失得干干净净一样,邓石如的艺术作品,在坊间也如云鹤游天,渺然难觅其踪迹,其中尤以篆刻为最。少到什么程度呢?清末以来几种涉及邓石如的原钤印谱中,丁仁、吴隐共同审定的《完白山人印谱》二册收录12方,共16个印面;传朴堂葛昌楹所辑《邓印存真》二册收录18方,共24个印面;浙西四家所辑的《丁丑劫余印存》收录9方,共10个印面;葛昌楹和胡佐卿所辑的《明清名人刻印汇存》收录8方,共10个印面。如果去掉其中重复著录的部分,存世总数也就比屈指可数多那么一点点,这还是在民国时期。而目前除上海博物馆藏五六方、西泠印社藏三方外,国内其他文博机构几乎没有邓印馆藏,市场更是只出现过“芍农”“兰为知己”两件白文印而已。这两印与这方“见大则心泰,礼兴则民寿”白文印相比,无论从作品体量还是艺术水准上来看,显然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这方十字印之精彩,正如他当年在楚北古寺中豪情万丈以一敌十的动人身姿一样,足可视为他盛年时期在篆刻江湖上的代表之作。
邓石如刻青田石印章印面及印蜕
此印印面三公分左右,全印以汉人白文法为之,刀法以冲刀为主,转换娴熟,起止果断,迅疾之余不忘稳健之意,故而线条曲直有度,方圆相济,得雍容劲挺之笔意,极尽变化之能事。刀下痛快之处,恰似那天江面上的风雨扑面而来。十字分四排,用篆之奇,布局之妙,简直就是“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八字要诀的教科书级示范:篆书用秦篆法对汉人缪篆进行改造,每字根据笔画之多寡而占据印面大小不同之位置,其中“大”字作简化,第一排的“则”字与第四排的“则”字一繁一简成对角之势,“泰”“礼”二字局部作并笔,最后一个“寿”字与首排的“则”字相呼应,从而造成中部白色密集,左右两边各有红块透气的局面,可谓虚实相生,顾盼生姿。而以此苦心之经营,却依然能做到从容酣畅,元气淋漓,更是令人不得不叹服的真功夫。
邓石如刻青田石印章边款
边款刻“见大则心泰,礼兴则民寿。邓琰为袁梅甫先生篆于石,时寓京口之江深草阁”,字体兼具北碑与隶书之趣味,古拙奇崛,可见当时他在书法上的大胆尝试。印学如武学,最上乘者乃是融会百家而独出机杼,邓石如应该深谙此中门道,故而在那个浙派势力最为强盛的时候,他敢以冲刀对以切刀,以圆笔对以方笔,以虚实变化对以平正匀称,最终把自己生龙活虎千变万化的篆书直接用于印面,干出了以往印学家从未干过的大事,这种天生的敏锐和博大的气魄,可比降伏上百人的武功更了不得。
因为它所震慑的,将是以后三百年的印学史。
——左右滑动可欣赏全图——
——请将手机横屏欣赏——
吴让之
隶书欧阳修句
横披?水墨纸本
尺寸:30.5×.5cm,约3.6平尺
钤印:吴氏让之题识:颖之七兄大人正。弟让之。
展览:“中国书法名品展·清初中期”,谦慎书道会(日本),年。
出版:
1、《吴让之的书画篆刻》,P74/75,谦慎书道会编,二玄社,年。
2、《清朝篆隶名品展图录》,P18,二玄社,年。
3、《吴熙载集》,P30/31,吉林文史出版社,年。
4、《中国书法名品展图录》,P16/17,谦慎书道会,年
5、《日中书法之传承》,P78/79,谦慎书道会,年。
6、《清时代的书法·碑学派·邓石如诞辰年纪念》,P26/27,东京国立博物馆,年。
此拍品见“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lot,与“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邓石如刻青田石印章”和lot“吴熙载刻吴云用青田石印章”为同一藏家藏品。
“邓派”传人中,包世臣在书学理论上发扬师说,以《艺舟双楫》一书为整个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他的徒孙吴让之则继承他的创作实践,在书法和篆刻上都开辟出另一翻天地,成为承接清中期与清晚期金石艺术的关键人物。尤其是篆刻,化邓石如之冲刀深入为浅削披转,化刚健婀娜为轻松澹荡,那种看似神游太虚的意态实际上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力。由邓石如开拓出的“印从书出”之路,只有到了吴让之手中才算真正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后来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等大家,无不受“邓派”一脉的影响。
吴让之刻吴云用青田石印章
印文:三退楼寓公
边款:让之
出版:
1、《吴让之的书画篆刻》,P,日本二玄社刊行,年10月。
2、《中国篆刻丛刊》第二五卷,P,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年。
2、《篆刻全集》第六册,P,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年。
3、《日中书法の伝承》P,谦慎书道会刊行,年8月。
4、《斗盦藏印》P95,谦慎书道会刊行,年。
5、《怀玉印室藏印选》P87,北斗文会刊行,年11月。
印面主人简介:吴云(—),字少青,号平斋。浙江归安人,曾官镇江、苏州知府。笃学考古,善书能印。曾藏《兰亭》二百种,故堂号为“二百兰亭斋”。著有《两垒轩印考漫存》《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等。
此拍品见“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与“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lot“邓石如篆书朱韩山座右铭”和lot“吴让之隶书欧阳修句”为同一藏家藏品。
四十八岁那年邓石如骑驴随曹文埴入京师,见了刘墉,见了罗聘,就是没去见同样也写篆隶书的翁方纲,结果被他在背后说了不少坏话,一年后只好悻悻离京。五十一岁那年辞别毕沅归白麟阪,用毕沅所赠的千金买田购屋,筑“铁砚山房”。此后还是时不时出去浪迹江湖,一只驴,一袭布衣,一身的好武功,走到哪算到哪。那时的刘墉、翁方纲和邓石如本人,应该不会想到三百年后的另一个书法大家沙孟海,会在他写的《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来了这么一句:“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当然,这都是江湖后话了。
徐三庚刻青田石印章
印文:劫余生少钦五十岁后书
边款:井罍
出版:《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十八卷,P,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年。
此拍品见“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
吴昌硕刻寿山芙蓉石兽钮印章印文:河间庞氏珍藏金石书画
边款:金石二字合,古彝器中往往有之。昌硕
印面主人简介:庞泽銮(6-)河北何间人,字芝阁,号味道腴斋主人。癖嗜金石文字,其鉴藏碑帖至为精审,海内鉴家颇推重之。
此拍品见“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
吴昌硕刻秋山白岩用青田石对章印文:1、梦涛仙吏2、白岩子云
边款:1、老缶制。2、白岩先生诗人正刻,丙辰十月,吴昌硕老缶。
出版:
1、《吴昌硕全集》P,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2、《缶墨东游》P66,日本三圭社,年。
3、《吴昌硕印举》P,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印面主人简介:秋山白岩(4-)名纯,号白岩,别号碧城,探源。酷爱金石,拜清末篆刻大家徐三庚为师,与吴昌硕,潘存,杨岘,吴大澂等交好。
此拍品见“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lot.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预展Preview11/17-11/19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拍卖Auctions11/20-11/24嘉德艺术中心
“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11/21,1:00pm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
拍卖时间:11/20,9:30pm
文献:
·清·孙云桂《完白山人传》书法手卷,邓石如法书选集,秋山书店,年
·清·李兆洛《完白山人墓志铭册》,邓石如法书选集,秋山书店,年
·清·杨沂孙《完白山人小传》,完白山人印谱,西泠印社,民国五年()
出版物:
·《邓石如法书选集》,秋山书店,年
·《邓印存真》原钤本,葛昌楹辑,民国三十三年()
·《完白山人印谱》原钤本,西泠印社,民国五年()
·《明清名人刻印汇存》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丁丑劫余印存》影印本,上海书店出版社,年
·《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十二卷《邓石如》,二玄社,年
·《斗盦藏印》原钤本,年
·《斗盦藏印》,谦慎书道会,年
·《西泠印社展》,读卖新闻社,年
·《书道艺术》第十卷《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中央公论社,年
·《吴让之的书画篆刻》,二玄社,年
·《清朝篆隶名品展》,谦慎书道会,年
·《清时代的书法·碑学派·邓石如诞辰年纪念》,东京国立博物馆,年
·《日本藏邓石如书法精选》,陈振濂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年
·《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谦慎书道会,年
·《中国书法全集》第67卷《邓石如》,刘正成编,年
参考文献
——END——
爱我们所爱的艺术
小朴艺文
Simplistart
艺文
拍卖
出版
展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