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枝条没有发芽的时候去长白山
图文/谢罡
因为期待,去长白山前,脑海里尽是思维定势下的幻影。山峰在平原上突兀而立,巍峨雄壮,山脊线圈着一湖蓝水,有一群大雁列队划过。树木茂盛,齐茬茬,绿荫荫。漫天的雪花,慢慢悠悠,一片片依次飘落在我的脸上。朝鲜族女子头顶着水罐向我微笑,阿妈妮在河边欢快的洗着天麻和人参,男人们旋舞着象帽上的飘带,道拉基,道拉基,道拉啊基,民谣声声,在耳边回响。
就这样,我们在总编单之啬老师和图片总监王彤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走进长白山的拍摄活动。
踏上长白山,最初的感受是寒冷与雪白。南北变换,温差更替,确实感受到了那种刺骨的寒冷。于我来说倒是很有新鲜感,雪世界,素雅妆,一切都那么纯粹干净,自然而然,叹赏那“没有白雪何以东北”的形容。
伸手接下飘来的雪花打量,每朵都是晶莹剔透的艺术,如花朵,像耳坠,似剪纸。东北的雪与西南的雪不同,我见过的雪落在地上很快融成了水或凝固成湿滑的冰,而长白山的雪像撤在地上的沙子,软软绵绵,不沾连也不扎手,风起的时候还可以飘拂成霸道的“白毛风”。
惊讶长白山植物强大的耐寒能力。习惯了南方生活,总以为植物都是怕冷的,记得前年云南的那场雪,树木在一夜之间便叶蔫枝黄。同样,高海拔藏区的植物也是以低矮姿势生长,或以发达的根系适应冻土瘠壤,高大树木也能够充分存储白昼的日照热量来抵御夜晚的寒冷。长白山的植物则是另一种形态,似乎与寒冷有缘,无雪陪伴则不足以尽美,无论是乔木还是灌丛,再是宽展的树冠枝条在严寒里依然若无其事。据说植物学家对长白山常见的13种树木做过实验,耐寒度竟然在摄氏零下30至60度之间。奇妙的植物世界,偏偏有耐热喜湿,喜阴耐寒的特性。
现在想来,真被电视剧《二炮手》忽悠了。这个剧本在云南大理拍摄,演员穿着羊皮袄戴着狍子帽在苍山下的树丛里奔跑,在洱海边的柳荫下浪漫情怀,就以为东北不过如此。电视就这样可以随意的蒙太奇,而地理现实不可以超越。
长白山的天池很美,而在我眼里的最美是独特的火山地貌与多样化的植物分布。冬天没有条件在空中俯瞰长白山,只能拿着《长白山周刊》的示意地图一点点寻找,一处处识别,亦也窥见一斑。
火山喷发带来的是地表凸起,而火山休眠后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成就出多类型的地质地貌景观。丰富的地下水,造就出众的溪流、瀑布、峡谷;温泉密布,处处散发着硫磺味的雾气;柱状节理根根朝上,每个山崖显示出一种刚劲的力量美。
季节明显,温差不大的地方植物分布应该是均衡的,抑或,长白山的地域比高和特殊的局部小气候,构成了长白山鲜明的植物垂直分布带和平面分布域。纵向上由低到高,阔叶林、针阔混合、针叶林、岳桦林、高山苔原带分布,横向上杉树、松树、椴木、桦树、杜鹃等等各居一方。在趣地是还有自然形成的高山花园、鸢尾花园和野生天麻地带。
岳桦,长白山地区独有的树种,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乔木之一。我没见过夏天岳桦是什么个样子,只是觉得冬天的岳桦林给长白山凭添了太多的诗情画意。岳桦生长在长白山针叶林带和高山苔原带之间的高海拔区,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物种多样性重要树种。看上去,乳白色的主干不是很壮实,仔细观察又可见木质那种特有的坚硬,张显着擅长生存在恶劣环境里的力量。茂盛的枝桠,曲曲弯弯,构成自然走向的美,又不失留有与大风抗争的痕迹。枝末十分特别,红褐的颜色,向外伸展着树木予人的亲和力。皑皑白雪,万物潇潇,如果说长白山是大气壮健的美,岳桦就是最匹配,最巧妙的点缀。峭壁悬崖上,她小资般的依附之上,予人安全感;寒冷背景里,她点燃最暗的那块,蔟蔟温暖的调子;大块面,大线条中,她用柔软自然的曲线和身影告诉世人,这里有诗。
我以为,锦江峡谷是长白山自然景观的汇聚地。千年火山融岩堆积和天池水冲刷切割形成的嶂谷、隘谷、火山岩石,构成多形态的地质景观,陡峭、险峻、壮观都是最恰当的形容。只觉得地质之美仅仅是峡谷美的一个方面,处在针阔叶混合林分布地带的峡谷,丰富的植物物种更是一大特色。显然,峡谷区包揽了长白山多数的植物种类,更为特别的是汇聚了长白山独有的鱼鳞松、臭冷杉、白桦林等等。这些树种笔直挺拔,或粗壮,或纤细,齐茬茬,根根向天。它们站在厚厚的白雪上,时而随太阳投射躯干的影子,时而随微风舞动枝叶的柔美。置身在这洁净、华丽和高雅的场景里,仿佛就是在观赏辽宁芭蕾舞团《翠竹掩月》。我就喜欢在这样的丛林中漫步,思绪随雪花飞来去,叫不回。
小鸡炖蘑菇,引来我对东北人文文化的浓厚兴趣。一次在班师回营的车上,饥饿的我们尽是关于东北好吃东西的话题。我问“用小鸡炖的蘑菇是不是更香更好吃?”王彤总监回答我说“当然好吃了,东北人家一般是岳母第一次见到女婿时才做这道菜的。”我说“这岳母也太扣扪了,女婿上门应该用大公鸡或老母鸡来炖呀。”话毕,惹来车上的东北同行的哈哈大笑。原来不是岳母扣扪,而是东北人称呼鸡皆为小鸡。
东北的本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尤其在使用模糊语言或用语气表达上真是淋漓尽致,个中还夹带出诸多的幽默和直率坦荡的个性。于是,在酒杯康概,豪情满怀,笑逐颜开的时候,俺也开始大话“山炮、埋汱,唠嗑,那旮旯,老鼻子漂亮”起来。
雾凇与长白山一样都是吉林省的名片。庆幸吉林摄影家协会主席赵春江老师专程带着我们前往雾凇岛拍摄。都说热情总是带来好运气,真若没有赵主席和吉林省、市摄影家协会马双飞、孙宝华、李柔韧、李继希等老师的支持,哪会遇上历年来最浓郁的大雾,最丰满的凇枝。蓝天下的雾凇色彩丰富,亮丽夺目,众人之欢。而我喜欢浓雾弥漫下的雾凇景象,水墨之中,线条主题,写意的图画,这正是我的意与图。雾里看花,雾中看人,不够清澈,却也修炼宏观意识,享受的是那种朦朦胧胧的美。
道不尽的故事,我来到这山上,只为你路过时的芬芳。
转自搜狐旅游
↓↓↓↓↓点击阅读原文《吉林省最佳滑雪场指南》
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