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名的起源,是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的老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想象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里的世界,不是广义上的全地球、全人类,而是我们每天工作生活环境所组成狭义上的世界。其实,不论是比尔盖茨、马云这样的大人物,还是饭堂阿姨、环卫工人这样的普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梅耶·马斯克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母亲,72岁出版新书《人生由我》,独自培养出3个亿万富豪子女,名利双收,世界因她不同。特蕾莎修女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一生致力于帮助每时每刻都在与贫穷和饥饿作斗争的人们,有名无钱,世界也因她不同。王雅清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养育了包括李开复在内的7个子女,无名无钱,世界同样因她不同。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论当下身处什么环境,都可以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最大化自身的影响力,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李开复是如何做到最好的自己,让世界因他不同的。一、始终坚持自我管理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罗·勃朗宁自我管理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词汇,很近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很远则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在家被父母管、在校被老师管、工作被领导管,成长过程中没有多少能够自我管理的机会。李开复在书中说:“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特别关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早在四十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儿时的李开复,母亲对他很是宠溺。不管怎么淘气、闯祸,母亲都鲜有责罚。但是在学习、谦逊、诚信的关键问题上,母亲却对他十分严格。会因为李开复背错课文打他手心,也会因为李开复考试满分骄傲自大而严厉责罚。“要做就做到最好”和“你一定会成功”,是母亲对李开复的要求和期许。在李开复眼里,父亲是严肃而遥远的,甚至一度让李开复认为父亲并不爱他。有一次,李开复因为偷钱被父亲发现了,他本以为犯下这种原则性错误,严厉冷峻的父亲会狠狠地责罚他,结果却只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希望你以后不要让自己失望!”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给他带来的愧疚,比任何打骂更有力量,也使他树立起了“为自己负责”的人生信条。正是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教育中,让李开复从小就意识到了自我管理、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帮助他在人生很多次关键选择中没有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初中时,李开复只身一人远赴美国读书。语言不通导致他上课就像在听天书,看小说成为了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正是因为自我管理的意识,帮他关键时刻悬崖勒马,下定决心攻克语言难关。两年后,他就从单词都认不全的门外汉,变成了全州作文大赛前十名的优等生!大学期间,因为不喜欢政治科学专业,李开复开始沉迷桥牌,严重时每天要打十几个小时。意识到问题后,他主动争取转到计算机系,成绩从之前的C级倒数,一跃提升到A+级优异,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在哥大计算机系毕业。攻读博士时期,一次暑期工给高中生讲课的经历,让李开复发现了演讲这块最大的短板,他的评分是所有老师中最低的,学生的评价是“很催眠”!在他意识到未来工作离不开演讲后,他开始极力争取各种演讲机会,克服心理障碍。如今,每年他都要在各个学校巡回演讲几十场,每场几千名学生,演讲于他而言早已轻车熟路。能够做对这三次关键选择,都离不开李开复对自我管理的坚持!二、不断迭代竞争优势尝试超越自己总是必要的,这是一辈子都该做的事情——李阳建立竞争优势,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一直追寻的。而建立优势的核心,是发掘培养并不断迭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初到美国读书的李开复,并没显出什么过人之处。有一次,老师在数学课上提问1/7=?,全班同学刚准备公式演算时,李开复脱口而出0.的答案,让大家都惊叹李开复是数学“天才”。殊不知,那是李开复在台湾读书时背过的题目。虽然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李开复在鼓励和期许中,开始对数学愈发热爱,数学“天才”的标签成为了他学生时期的第一个核心竞争力。到了高中,得益于“数学天才”的标签,他继续得到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x.com/bsyw/1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