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玛瑙 马未都先生就曾在一档节目中讲到,乾隆五十八年,80多岁的乾隆接见了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并送了他一柄玉如意,另外再送一柄给英国国王。玉如意这个东西我们都知道,是过去王侯贵族都喜爱的一种陈设品,上面雕有龙凤等各类吉祥图案,代表顺心如意。因为贵族喜欢,所以多是用上等材料精工细作,十分美观和贵重。除了作为进献的礼物之外,还是皇帝赏赐外国特使与臣子的上等礼品。
但英国特使他又不懂这个,不仅不认得如意,连如意本身珍稀的玉石材质也不认识。马嘎尔尼在日记中这样记录,说玉如意是“像白色玛瑙的石头,长约一尺半,有奇怪的雕刻,中国人视为珍宝,但物件本身看来并无多大价值"。国家领导人给的国礼,英国特使就是这么一个态度,这就是因为外国人不懂咱们的玉石文化。英国人为了解释如意,还硬是给翻译成了“权杖",是权力的象征,但如意本身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那要说既然不懂中国的珠宝玉石,怎么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抢得又那么欢呢?那么多中国文物流落海外可是事实啊!这是因为无论再怎么不懂,但全世界对于审“美"这件事还是共通的,至少好不好看还是能分辨得出来的,美丽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除了认“美"这件事,还有就是认同中国的玉雕工艺。就比如说镂空雕刻的炉瓶、剔透晶莹的薄胎杯具、立体生动的玉山子,他们也许看不懂上面的图案是什么,都有什么寓意,但一听到这样鬼斧神工的作品是人工历时数年打磨而成,就足够赞叹不已了。
而今,随着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有很多外国的玉雕师慕名而来。因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缺少中国这样相对成熟完备的玉雕市场和玉雕技艺,所以他们陆陆续续的到中国来求学、合作与交流,并深受苏州玉雕的影响,还融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对于玉雕艺术的理解。不过有时候成品嘛,可能就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文化差异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
什么不能给别人的玉估价
文/和田玉哥
不能给别人的玉估价原因有三:
(1.)不能说
行有行规。玉石这一行的忌讳就是打听别人的成本和评论别人的利润。每个人渠道、能力不一,货物做出来的成本就不一样。既然你不了解别人的成本,那还有什么资格对别人的售价说三道四?在你眼里值元的东西,别人可能是花了的成本雕刻做出来或者买来的,你能知道吗?
其次,玉石其实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就算他这次确实是元成本,却卖了0元,你认为过份了,那人家昨天0元买回来的石头,切开亏了元,你可以补偿给他吗?所以,不是自己的东西,基于尊重同行的原则,确实不能对别人的售价说三道四。此为不能说。
(2.)不敢说
玉石,只有行家,没有专家。具体到价格方面,行家和专家的区别在于:行家敢为自己说出的价格负责,专家则未必。同样一件作品,行家说可以卖到万,如果货主愿意打个七折的话,行家可能马上就会掏钱;专家?你10万给他都不敢要!此为不敢说。
(3.)不愿说
一件玉石作品能够到你的手里,必定有缘由---可能是你自己掏钱买的,可能是别人赠送的。如果是前者,那你肯定是很喜欢这个宝贝---起码在掏钱的时候是喜欢的。
我们反复讲到一个道理:购买玉石,其实就是为自己审美观买单。你愿意别人颠覆你的价值观吗?如果是后者,则和金钱毫无关系!假如你送我一样东西,我心中存留的就是这份情意,绝对和金钱无关!此为不愿说。
02
投稿须知
不是说所有的稿件都会发布的,先看看这里,再投稿吧!不慌不忙,百炼成钢!
图片要求
1、图片清晰明亮。
2、背景切忌杂乱,适宜选用以黑、灰、白为主要背景色,与奇石本身要有明显色差,切忌过于鲜艳(如大红、大紫)。
3、不接收手持拍照图片。
4、照片构图要合理,主体石占比适中,切忌过大或过小。小品类布局要凸显主题,有章法。
☆☆☆☆☆☆☆☆☆
奇石信息编辑要求
每方(组)奇石需附带或直接在图片上标示以下内容:
1、题名
2、石种及产地
3、尺寸及克数(可选)
4、藏家
5、电话或